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走后门?
李白有些疑惑,这形容怎么这么怪?
然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大家都是如此,也算是各凭本事了。
不过看起来杜二甫也跟自己一样并没有获得好的机会。
当真是同病相怜啊!
辋川别业。
王维抿了一口茶,看着巨幕没做任何反应。
仿佛 对此事没有半点兴趣。
不过是干谒求职,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杜甫的干谒之路走得也并不顺利,具体是因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从他的诗歌内容和风格来猜想一下。】
【走后门那就是求人办事,求人办事你不仅得才情出众,你还得学会奉承学会叫苦,虽然杜甫这首诗中也叫苦了,但是我们把整首诗看完就知道,他写这首诗其实是在讽刺当时的人才被压制的社会现象。】
【咱们代入一下想想,你这还没进公司呢,求职信上先是给公司一顿批,那谁还要你呢,所以杜甫不成有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而是因为求职信写得不好。】
公司,是官场的意思吗?
杜甫沉吟半晌,意思是自己不成是因为 没有阿谀奉承?
他轻笑一声,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
难怪,不过在睢阳待了一段时间,就遇到了李十二和高三十五,随便一聊皆有官场失意之感。
这是怪他们还是怪这世道?
另一边李白恍然大悟。
原来杜二甫不成是这缘故,早知他该提醒对方一下。
他的求职信写得好啊!
自己当初那首《玉真仙人词》不知让玉真公主多喜欢呢。
虽结果不如人意,但到底比杜二甫的情况好些。
【又过了几年,杜甫终于找到了机会。公元751年,天宝十载,唐玄宗举行祭祀典礼,杜甫写了《三大礼赋》,直接让人递给了唐玄宗。】
【手底下的这些人都不行,我还是直接找大老板吧。】
【果不其然,唐玄宗看了他的文章十分满意,当即让杜甫在集贤院参加考试,那可是皇上单独为他设的考试,那是相当的光荣。】
【多年以后,他在《莫相疑行》中回忆当时的场景,就是我们的预告中所提到的,不过预告中的画面是有夸张的,并不是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去看了,诗中是这样说的“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就是说他考试的时候,集贤殿的那些学子们都纷纷跑来观看,看看这人到底多厉害,竟然让圣上单独设置考试。】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如此看来,这李隆基倒也不算太胡涂,对人才也还算重视。
李世民的气终于消了些。
但为何杜甫没得到重用呢?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也有些疑惑,目前看来李隆基也没有那般不堪。
主要还是因为开元盛世的盛景实在让人震撼。
到底是自己的孙子,武则天还是希望这事情的过错不在李隆基的身上。
【然而万万没想到,杜甫就是这么点背,这次的主考官依旧是李林甫。】
【李林甫这次虽然没有直接说杜甫不行,但也只是给了杜甫一个“参列选序”的资格,相当于就是人才库候选人,有空缺了再让你去,先回家等通知吧。】
【然而有没有空缺,那还不是只手遮天的宰相说了算?】
“放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怒斥,“好大的胆子!”
只手遮天,就凭他李林甫?
自己若不给他权力,他算个什么东西?
【几年后,杜甫才被授予了河西尉的职位,不受,后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也是个很小很小的官。】
【他在《官定后戏赠》中自嘲,“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前两句就是致敬了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
【不做河西县尉,因为它要让我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老夫讨厌到处奔走,还是这个参军逍遥自在些。】
东晋。
进山几天了。
陶渊明一众人终于找到了一处差不多的地方。
这地方他们绕了许久才找到,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去周边查探情况,才确定下来。
他们现在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却都充满了希望。
在这里他们不用交税、没有战争,只要好好努力,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比桃花源更美好的世界。
除草、平地、盖屋,忙了一天,众人方才歇下就看到了巨幕。
巨幕中的大唐盛世是他们在梦中也未曾见过的,在他们看来那是仙界,是不可能出现的。
然而原以为在那样仙界中的人们都该是富庶、满脸笑容,就像预告一开始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