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109)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拿出自己不知写了多少遍的那些朝代名称,提起笔将西汉之后的所有名字全部划去,而后将西汉的“西”也划掉,最后在竹简的空处写出一个大大的“汉”字。

有自己在,那些乱臣贼子不会有机会了。

【在这地方待了好一段时间,宾主尽欢,渔人要离开了,桃源里的人告诉他“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并不想被别人打扰。】

【这里陶渊明最想成为的其实并不是误进桃源的渔人,而是身处桃源的农人,第二段就是他所幻想的田园生活的最佳状态,第三段是表示他想要的隐居生活是并不想被他人所打扰的。】

【第四段渔人离开,他并没有遵守承诺,不仅“处处志之”留记号,而且转头就“诣太守,说如此。”竹筒倒豆子似的将一切都说了出去,然而桃花源是个再神秘不过的去处,再也没有人能找到。】

公元前359年,周显王十年。

公孙鞅刚刚起草了新法,但还未正式实施。

为了让百姓相信变法者,他决定采取一定的举措。

近来更多的人反对变法,就连以前支持他的人也开始反对了。

就因为此女先时在巨幕中说到变法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还提到了秦之商鞅,不知与他有何关系。

但公孙鞅并不在意,他只知道秦要想富强起来就必须变法,陛下信任他便是他施展才能的最好机会,他不能放过。

于是他让人找了三丈的木头置于南门,只要有人将之移到北门就给十金,可没人敢动,他加到五十金才有人去搬了那木头。

诺言兑现后,百姓对他们明显更加信任了。

经过此时公孙鞅还得出一个结论,若要人做事,给足他们好处能更好成事。

这巨幕突然出现与他而言既是机缘又是考验,就看他如何利用了。

公孙鞅写了一篇檄文,主题便是“武陵渔人不信,当杀之。”

【此处有两种含义,一来时作为渔人的陶渊明,想要找到这样一个宁静之所,二来是作为桃花源中的人,表明自己希望宁静之所不要被打破的追求。】

【这篇文章构思十分精巧,我们一看便知道是虚构的,但作者却在虚构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淳朴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也跟着向往那个桃源世界。】

【看似一个神仙仙境,但陶渊明却让一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民众住到了里面,这里包含了他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以及对现在这个深受战争纷扰的社会的严重不满。】

东晋。

“多谢了,陶先生,你还记得让吾等住进去。”

陶渊明如今还没写这篇文呢。

但这文中的场景不知想过多少次,若真有这样的世界就好了。

东晋之后。

许多编订东晋文选的文人们都开始纠结起来。

他们许多人原都觉得陶渊明写的东西不过乡野粗鄙之作,就是在先时说苏轼时他们这样的想法亦是坚定的,可如今经由女子一说,他们倒是有些犹豫了。

可是拿起他的诗文一看又还是觉得俗了点,那便勉强把女子说过的几篇列入文选吧。

【陶渊明是个很可爱的小老头,他的手办更可爱哦。】

女子话音一转,突然从一边端了一个托盘到桌上,托盘之上是几个小人,众人不过一瞥就知道了那是陶渊明的泥塑?

可那光滑的质地瞧着似乎又有点不像泥塑,难道是陶瓷?可是哪能做得如此细腻?

别说是东晋时的这些人,就是唐宋时期的众人也都很感兴趣。

虽然当世能做出来,但瞧着这般活灵活现的倒是少见。

那些小人有的饮酒,有的采菊,有的扛着锄头,有的坐在桃树之下,简直憨态可掬。

【点击评论区下方即可购买,三月内部价,99.99一套,一共三百套,先到先得哦。】

她说完巨幕左下角果然跳出一个小框框,跟之前领那东坡肉优惠券的框框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其中的图案有所变化。

然而手快的点上去却显示了余额不足。

“如何会余额不足呢?”

“我也是我也是!”

“哦,我的余额只剩八十六了,不能议价吗?”

明明他们还有好些余额,可却买不起这东西,都不能学学是如何制作了,可惜。

实在可惜!

女子每次拿出这些东西时说得就很快,托盘被她放在桌上,她继续道。

【感兴趣可以看看,我们接着往下说,说起这《桃花源记》,我曾经看过一些奇奇怪怪的研究给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未成年小朋友们和不能接受弗洛伊德心理学观点的家人们点击进度条跳转。】

此话一出,就连陶渊明都更感兴趣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