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会有那样的下场全是这些奸诈小人的蛊惑!
他熊槐是好说话,但他不傻!
决不能再受蛊惑!
楚国几百年基业不能毁于他手。
“大王息怒。”朝堂之上也乱成这样,屈原又忧心楚国未来,只能尽力劝解。
“大王,臣以为当先稳住百姓, 告知他们祭祀大典即刻准备,至于此女之言,不可能无穷无尽,臣以为未到最后,无法定论,不若听她说完再分析利弊,方能确认可不可信,届时再做打算亦不迟矣。”
熊槐这才发现屈原的话总能安抚自己的心绪,他深吸一口气道:“善!”
于是立即派人安抚百姓。
楚宫外的百姓已经怒火滔天。
这些百姓大多年纪较大,且未曾接受过教育,心中只信奉天神,除了大巫之言,他们不相信任何人的话,也不想去相信。
他们只知道战争本来就让他们这些普通人举步维艰,若是楚国亡了,他们沦为战俘,那定是比死还要难受的。
所以那样的事情,决不能发生,也绝不可能发生!
很快,祭祀大典将在三日后举行的消息被宣布,这时众人才像是心中有了主心骨,大呼大王英明,继而才慢慢散去,途中还不忘继续骂着巨幕。
然而,不管他们如何,幕中女子的话仍在继续,丝毫不受影响。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熊槐终于重新任用屈原,他让屈原出使齐国,与齐国重修旧好,自己则主持与秦国的和谈。】
【屈原不在的这些日子里,秦楚两国你来我往,谈了好几次,最终公元前311年,也就是楚怀王十八年,达成了秦楚连横。】
【这其中有件事值得一提。咱们之前不是说楚怀王被张仪骗得很惨吗?你们说楚怀王气不气,他肯定气啊,于是当秦惠王向楚国索要黔中郡的时候,楚怀王就说要地可以,拿张仪来换。】
【秦惠王爱才,当然舍不得张仪去送死,但张仪却丝毫不惧,自请去了楚国,然而正所谓有备无患,张仪既然有胆子去楚国,那他就不可能没有准备,他准备了大量财物贿赂靳尚,让靳尚和楚妃郑袖帮自己脱身,最终躲过了这一劫。】
熊槐睨了方才还大言不惭的靳尚一眼。
靳尚脚下一软,额头已经浸出密密的汗珠,他扑通又跪倒在地。
“大王,臣岂敢做出此等危害楚国之事?”
熊槐却没搭理大表忠心的靳尚,他心中正想着自己最宠爱的郑袖。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一向善解人意的爱妃竟会与奸人为伍。
【我们之前说了,楚怀王“内为艳妻佞幸之所蛊”,这话显然不是王夫之胡编乱造的,楚怀王这个人耳根子软,别人说什么他很容易就相信了,要不然他之前也不会在张仪面前栽那么大的跟头。】
【话说这张仪到了楚国,楚怀王是见也没见,估计也是怕了张仪的巧言令色,他下令将张仪囚禁准备直接抹脖子杀了。】
【可张仪早已做好准备,他私底下联系了靳尚,让靳尚帮自己开脱。】
【于是靳尚得了好处,不仅自己劝说楚怀王,还去找了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靳尚告诉郑袖,秦王准备让美人带着丰厚嫁妆来嫁与楚王, 以换取张仪,到时候美人进了楚宫,仗着身后有强大的秦国必定会得到大王宠爱,届时郑袖就会失宠。】
【郑袖一听,当然不行,楚王最爱的女人只能是自己,于是她便劝说楚怀王放了张仪。】
“来人!”
没等三月说出此事的最终结果,熊槐黑着脸叫来宫中守卫,“去,将郑袖押入刑房!”
跪在地上的靳尚慌张起来,正要求情,就见熊槐指向自己,轻飘飘说了一句:“连同此子!”
靳尚深知大王已不会再信自己,但仍抱有最后一丝希望,他大喊道:“大王怎可轻信妖女之言?不怕百姓置喙,天神责罚乎?”
“大王!再信屈平,楚国危矣!”
他的声音很大,回声仿佛传遍整个楚宫。
熊槐更是怒不可遏,将手边竹简砸到地上,喝道:“拔其舌,叫他永不能言!”
殿上早已噤声不语的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再不敢随意开口了。
熊槐倒也并非真就那般信任巨幕中的女子,只是 她的话涉及楚国几百年的基业,岂容忽视?
平日里郑袖就总在他耳边谈及朝堂之事,他不说不代表满意,不过懒得管她罢了。
靳尚亦是如此,竟敢如此左右自己的决定,找死!
【靳尚和郑袖白天晚上轮番轰炸,没多久楚怀王便妥协将张仪放走了。】
【张仪一走,屈原正好回来,得知此事大吃一惊,可这时候已经追不上张仪了,另外还有一说是屈原回来劝说,依旧没能说服楚怀王,最后还是把张仪放走了。不管是哪一种,这件事情已成定局,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齐楚联盟破裂,楚国与秦国合作达成,屈原此番外交也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