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走到村口时,袁改明终于忍不住了,问:“你是想让袁奕大学读水利水电专业吧。”
这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他可以确定,陈冬梅送书的目的,是希望袁奕能够报考水利水电专业,甚至报考她所任教的青华大学。
陈冬梅和袁改明的脾气一样,不喜欢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既然他把话挑明了,陈冬梅也不遮掩,微微勾起唇角,回答了他的话:“你不也一样,想让她毕业后跟着你跑水路?”
袁奕是个什么样的苗子,两个人心知肚明。
村民夸她脑袋灵光,能画出蓄水池的设计;知青们夸她用功,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小学到高中的知识融会贯通。
别的不说,就看她草稿纸上做过的那些练习题,没有一道是错的,就知道她并非村里的草鸡,而是会飞上梧桐树的金凤凰。
尽管高考还没开始,也能预料到袁奕的成绩绝对不会差。
“袁奕是个有天分的孩子,要是能好好培养,将来肯定是国家的栋梁,”陈冬梅叹了口气,从个人层面讲到了国家层面。
“现在水利部的情况你是知道的,能独当一面的工程师不多,若是能让袁奕好好攻读,再历练个几年,我敢保证,她绝对会是咱们国家最棒的水利工程师!”
同样是为国为家,袁改明跟陈冬梅想得一样,都想珍惜这个难得的好苗子,希望亲手为祖国培养出栋梁之才。
只是在发展的方向上,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还是要有大局观才行,”袁改明没怎么把她的话听进去,反而试着把她策反,“袁奕的脑子灵光,知道因地制宜,要是能将她的大局观培养起来,利用好、保护好咱们国家的水资源,不也是好事一桩吗?”
陈冬梅:“但她明显更偏爱工程啊。”
袁改明摇摇头,“那是你看得不够透彻,她更擅长解决问题。”
“哦?你怎么知道?”
“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你们聊得挺好,可有考虑过袁奕的想法吗?”
两人争论得热火朝天,忽然,被身后那个熟悉的声音打断。
是袁建国。
他手里拎着一只布口袋,里面装了些晒干的地瓜干,本想着拿给他们路上吃,不成想却听到了他们的这番对话。
袁建国最了解自己的闺女,也最心疼自己的闺女。
他们想的是怎样让袁奕成为振翅高飞的凤凰,但袁建国想的,却是女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展翅翱翔。
袁奕毕竟是他龙傲天的闺女,有出息那是一定的!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听了袁建国的话,两人的心头莫名生出了几分惭愧。
他们的想法,都有些自私了……
袁改明:“我,我们只是希望袁奕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女儿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袁建国打断了他的话,“但是她不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
“学医,她能拯救老百姓的性命;学技术,她能造出科技先进的产物;就算是学文学数学化学,将来为国拿个诺贝尔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袁建国语气坚定道:“我袁建国的闺女,不管干哪一行,都绝对是国家最有用的人才!用不着别人来替她选她要走的路。”
袁建国的一番话把他们怼得哑口无言。
仔细反思,这件事确实是自己太过专行独断。
他们只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国献一份力,却忽视了袁奕的个人意愿。
毕竟是要坚持一辈子的事业,除了天赋,还要遵从自己的喜好才是。
见他们不说话,袁建国稍稍放缓了说话的态度,继续道:“爹,陈姨,你们可以给出你们的建议,但不要逼着她做选择好吗?她是我闺女,我希望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按照你们的想法生活。”
袁改明细细品味着他的话,半分钟后,稍稍抬起了眉,说:“行,我知道了。袁奕未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由她,我绝不反对,如果她想走水利这条路,我也一定会大力支持。”
此刻,陈冬梅也站在了和袁改明相同的立场,“是啊,不管袁奕未来会选哪条路,我这儿的大门始终会向她敞开的。”
见他们肯放手,袁建国终于松了一口气。
把地瓜干交到他们手上时,脸上也绽出了笑意,“走吧!我送送你们,刚才只顾着聊袁奕的学习,咱们都还没好好聊一聊呢。”
“好!”
话说开了,三个人的脸上再没了阴云,有说有笑地走向村外,像极了温馨的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