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香满楼找刘掌柜卖野猪,香满楼和百味楼是镇上最有名的两大酒楼,香满楼收猎物野味价格公道,也不缺斤短两,所以唐父以前的猎物都是供给香满楼。
刘掌柜满面愁容的出来,“唐家小子你来啦”,看着板车上的野猪,“哟,今天还是个大家伙,我马上让他们抬进去过秤。”
唐路看着刘掌柜的脸色,想着刘掌柜平时对他们父子还行就问了一句“刘叔,怎的满面愁容?”
“唉~你不知道。”刘掌柜想着自己东家的烂摊子也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唐路说,毕竟也是他们东家的家事。
赵二一听,就在旁边说了起来;原来香满楼的东家柳氏是一个寡妇,本来这个酒楼就是她自己的陪嫁,成婚以后这个酒楼就一直是柳氏自己在管理,她夫君本是一个贫家童生,姓郑;因柳家看中他的潜力,年纪不大已经是童生,以后怎么说也是一个秀才,便将女儿嫁与他。
结果这个郑童生有了媳妇,媳妇家里有钱,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日日流连烟花之地,后面甚至染上赌博,也不再上进读书。
郑童生本是家内幺子,家里四个哥哥和四个嫂嫂都为他读书勒紧裤腰带,一家人从前省吃俭用,就为了供郑童生读书。
这娶了一个商户之女,还家大业大,一下就全家人飘了,扒着柳氏吸血,今日问柳氏要钱置办衣服,明日找柳氏要银钱修房子,几乎一大家子都靠柳氏一个妇人撑着,后面更是因为柳红樱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更是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后面郑童生把自己玩死了,柳氏婆家更是责怪柳氏克夫,他好好的儿子,自从娶了柳氏,又不读书了,还沾染那么多的陋习。
责怪柳氏管不住相公,郑家也不认她生下的女儿。柳氏有苦难言,只能继续供给婆家银钱花用。谁知道把郑家的心越养越大。
但是夏朝新朝建立,百废待兴,因为战争,人口锐减。就有律法规定:“女子三十内丧夫守孝一年,便可婚嫁,寡居三年,官配之。”这样的话,年轻丧夫的女子就必须要再嫁。
这不柳氏寡居两年了,婆家急了,如果柳氏再嫁可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他们就丢了这个摇钱树了,这段时间柳氏的婆家日日来香满楼,就想把柳氏再嫁给郑童生不学无术的堂弟。
柳氏自是不应,郑家天天来香满楼门口坐着,导致香满楼最近生意都差了好多。
柳氏也是焦头烂额。听到这里唐路还来不及细想柳氏的事,脑子里就想到原主记忆里的另一条律法“凡大夏良民,男过二十不娶者,女子过十八不嫁者,官配之。”
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没记错的话原主的生辰是八月二十六,现在这时间好像刚刚过了十九岁生辰。
第4章 卤肉
刘掌柜拿着银钱出来,野猪除去内脏还有二百五十三斤,野猪肉十二文一斤。
唐路拿着刚刚到手的三两多银子走在街上,心里百转千回,难道要上山当野人,不行啊,还有母亲啊,但是让他一个二十四世纪的人,首先自己本来就是女儿身,担心被识破。
和女人结婚她倒是能接受,毕竟在二十四世纪早就已经可以领证结婚了,但是和陌生人结婚~不不不,不敢想,而且她能接受,这古人能接受嫁给女人吗。
一路去绣坊都没能想出办法,到了绣坊,唐路把绣品给掌柜,又拿了一些新的帕子和扇面,得钱四百五十文。转去回春堂,把车前草,蒲公英,何首乌和灵芝卖了,得钱五十多两。
想到家里还有大肠和内脏,又在药铺抓了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白芷、草果等等;打算回家卤肥肠吃。
推着板车去粮店,买了米面大豆绿豆,又给家里添了一些调料,唐路看了一下,除了盐,梅子,还有酱,也看不出来是什么酱,要一点,菜也多个味道。
还打了两斤米酒,给肉去腥。又去了一两银钱,唐路就推着板车回家去了。
唐路到家午时已过,末时中。把银钱交给赵氏。
“路子,怎么今天得了这么多的银子?”赵氏看着这几个银锭,这野猪平时顶多三两银子。
“娘,我还挖了草药去买,昨日上山运气好,正好看到了年份好的何首乌和灵芝,今天回春堂都要了。”
“还是路子你能干,要不娘也去和你采药吧?”
“不用了娘,这些草药都在深山边缘,要是有是什么危险我顾不上你。”
“好吧,那你自己可要注意安全。”
“我知道的娘”、然后就吃了赵氏给她留的中饭。
其实当时很多人家都是吃两顿,但是唐家是猎户,都是体力活。家里条件也还行就一直是吃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