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处的大街,是定城最大的四条大街的之一,北通定王府,南通南大门。
马蹄声渐渐唤醒了痛哭的众人,北面来的马蹄声更快更急促更凌乱一些,渐渐的已经可见人影。
“是王爷,是王爷。”王府属官认出了前边的一行人,慌乱的喊道。
此刻,渐渐奔驰而来的定王一行人,为首的定王甚至只穿一身白色中衣,连麻衣都未曾穿上,急急驰行在出门的路上。
这是,上京奔丧。
李小寒忽然明白了定王。
死去的不仅是一位帝王,还是一位父亲,是一位高大到儿子半生不敢逾越和违抗的父亲。
就在这一行急骑即将疾驰而过的时候,南边的车马也来到了。
许是怕错过,南面而来的人不顾危险立在疾驰的车架上,大声呼喊,“圣旨到,圣旨到。定王下马接旨,定王下马接旨!”
陛下刚刚故去了,有什么圣旨,能这个时候,从千里之外的京城传到定城来?
可是,在这个时候,在大魏里,没有人敢伪造圣旨。
定王的人马急剧嘶鸣着停下来,南边而来的人松了一大口气,高喊道,“圣旨到,定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老二,老子命你守住龙门关,中军整备中,马上就来。守不住,你到地下也别来见老子!”
一片寂静,只余这道不伦不类的圣旨,飘散在空气中。
又听见那宣旨的太监带着哭音说道,“王爷,这乃陛下遗旨之一,从辽东失陷的消息传来,陛下强撑病体,用了太医所说的激命之药,就为了调兵遣将,备战辽东。王爷,我等乃辽东失陷当日已经从京城出发,早等在定城,陛下早预料到自己的死亡,也料到王爷你必然痛极赶往京城奔丧,便命我等在此拦下王爷。”
“王爷,陛下说,江山为重,子民为重,大魏不亡他便在,所有人不必为他守孝。你,接旨吧。”
寂静中,只余下这太监的哭音,然后又响起更大的嚎哭声。
李小寒只见一身中衣的定王,跪地匍匐上前,语带泣音:
“儿臣,接旨。”
《帝王书》:
魏太祖,大魏开国皇帝,文治武功极为出色。
魏太祖最令人钦佩的,是看透了死亡,甚至加速了自己的死亡,一道遗旨给定王守关,一道遗旨给太孙定方针,一道遗旨给齐王辅助,一道遗旨给宰相行权。
以最后遗命,聚全国之力,拉住了奔向悬崖的大魏,再续四百年江山。
第149章
不知道过了多久, 长街上定王等人马先接旨回了王府,大街上隐约的哭音一片,哭声里彷徨、恐慌和悲伤仍在, 却又多了一分希望与坚强。
李小寒摸一把脸孔, 只觉得生疼, 竟是眼泪流的太多,这风雪天里, 成了薄薄一层冰,刺得脸上生疼。
她曾以为帝崩于千里之外是剧情,如今才发现,自己也是被庇护的子民里一员。
“我们走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李小寒站起来,撑着说道。
“走。”几位王府属官哭得更是狼狈, 只是此刻一个走字, 竟比先前更加坚定。
车马慢行, 李小寒看见周边的商铺渐渐挂起了麻幛。
一行人沉默远走, 只听到马儿的答的答踏在地上的声音,眼见的出了南大门, 李小寒探出头来回望这巍峨沧桑的城墙。
“李姑娘, 二公子来了。”老钟叔忽然说道。
李小寒眉头一皱, 不是说了不过来送别吗?
但是随着老钟叔话落, 城门口一匹单骑在风雪中越行越近, 的确是张辅。
李小寒连忙跳下马车来, 迎上前去, 其他人以为张辅追过来, 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便等在原地。
张辅穿着麻衣, 已然着孝。
“怎么来了?”李小寒问道。
“来送一送你。”张辅艰难答道,顿了一顿,继续说,“此去前路艰难,望你保重自己。”
李小寒带着点讶异又带着点怜惜的看着张辅。
这个人,是不是疯了?她只是回家了,要去战场前路艰难需要保重的是他自己。
张辅竟然艰难的试图扯出一个笑容,他可能真的疯了。
帝崩了,天塌了。
他的脑内悲痛过后,又迅速运转,陛下故去,太孙登基,定王能得到朝廷的支持更是几乎没有了。定城在辽东之下,西鞑北州的必经之地,因此龙门关一战避无可避。
既无援军,又无后手,只能一往无前的必死之战,大约死在战场上,是他们这些人已经写明白了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