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嬷嬷是张氏的陪嫁嬷嬷,对及笄礼也颇有经验。
她弯腰把桌案上的香炉摆放到正中央分毫不差的位置, 又把墙面上挂着的轩辕黄帝挂图给调整端正, 这才满意地稍作点头,继续巡视着场内的布置。
日头从宅子的东方升起, 今日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穿戴整齐的张氏和丈夫沈万富一道从前院走出,估算着时辰, 亲属和宾客们差不多辰时就要来府,他们作为家主, 理应提前出去迎一迎。
辰时刚到, 沈宅门口的马车便开始络绎不绝的驶来。
其中, 两架马车几乎同时抵达。
张静花携着丈夫张胜, 女儿张娇儿从马车上下来,张静雪携着丈夫许勋, 女儿许敏也从马车上下来。
姐妹俩碰了个正着,便寒暄几句,一道朝着沈宅走来。
张氏见到两个姐姐都来了,便笑着迎上去。
大人们说着体面话,便让张娇儿和许敏去后院寻沈温婉叙话。
许敏熟门熟路的带着张娇儿穿过前院的连廊, 又过了两个月洞门, 到了沈温婉所住的桃园。
进入桃园,其中奴仆穿梭, 忙碌又热闹。
张娇儿见许敏对此地如此熟悉,便笑着开口打趣:“许表妹,你倒是对这里很熟悉,想必私下里同沈表妹来往甚密罢?”
许敏看向张娇儿,礼貌回道:“我爱看话本子,婉婉也爱看,我每回瞧见内容新颖有趣的话本子,便会带一本给婉婉,看后亦会分享读后心得,如此一来二去,自然熟悉了。”
张娇儿幼时也请了教书先生来家里教她识字。
只不过,她对于读书识字从来没有兴趣,偏生性格又被养的骄纵跋扈,当她把第三位教书先生气跑之后,家里便没有再请先生,而是放任自由的随她去了。
张娇儿听闻许敏和沈温婉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偏生这爱好是看话本子,看书是她的弱项,心里一沉,不高兴的拉下脸来,没好气道:“话本子有什么好看的!不务正业的杂书罢了!”
许敏眨眨眼,不懂张娇儿为何忽然生气了!?
不过,她这个表姐一向脾气不大好,遇到一点事情不如意,便要作天作地的,倒也是见怪不怪。
张娇儿心中不如意,自然不会让许敏好过,她想起昨日母亲同她提起的事情,便话锋一转,暗含讥诮道:“听我娘说,你家前几日退了工部右侍郎家的亲事,选了个吏部郎中的亲,可有此事?”
许敏听她口气不善,并不多言,而是点了下头,默认此事。
“倒是怪了!”张娇儿勾唇嗤笑:“放着正三品家的不要,偏选个五品家的子弟,这是什么道理?”
许敏见她语出不善,当然不会把私下见外男的事情说出来,于是低头加快了步子,并不搭理张娇儿的问话。
“你干嘛不说话?”张娇儿是个急脾气,见许敏不理会,伸手便去拉许敏的袖口。
这时,两人已经走到了闺房门口。
沈温婉刚穿好出场用的童子服,上身是朱红锦边的青衣,下身是同色的短褂裤,足下一双白色布鞋。
侍书和两个小丫鬟正围着沈温婉,一个给她系紧腰带,一个给她整齐袖口,一个跪着给她捋顺裤脚。
沈温婉一眼瞧见站在门外的许敏,笑着招手:“表姐,快进来。”
沈无忧见到许敏,立刻笑着迎上去:“表姐你来了!”
但在看见许敏后面跟上来的张娇儿后,她的笑容稍作一滞,但还是出于礼貌,颔首打招呼道:“张表姐好。”
张娇儿嗯了一声,她此刻看见了闺房里换上出场用的童子服的沈温婉,已然忘记了方才拉着许敏追问她亲事一事。
毕竟,母亲总爱拿沈温婉和她做比较,在母亲口中,二表妹样样都好,恨不能是自己生出的女儿。
受到母亲的影响,她关注的焦点,一向是这个商户家的二表妹,而非名声在外,连家世也更胜一筹的大表妹许敏。
张娇儿径直跨过门槛,进入闺房。
沈温婉此刻已经整理好了童子服,正坐到妆奁前。
侍书给她放下满头秀发,又拿出一盒顺发的头油,给她涂抹。
张娇儿站在沈温婉的身后,透过妆奁上的铜镜,见她眉眼精致,鼻梁秀挺,唇红齿白,一头青丝披散在后,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美的仿若九天仙子,不食人间烟火,令她心生妒意。
“婉婉妹妹生的这副好容貌,只可惜……”张娇儿拉长语调,满脸可惜地叹气道:“只可惜,晚生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