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你这……哎!
魏王听了又想吐血了。
大概是因为在这几次事件中,秦国扮演的角色并不穷凶极恶,反对秦国之声也弱了许多。
秦国打过来就打过来呗,兴许,兴许日子会更好过了呢。
如此,秦国统一天下,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攻打楚国,真的需要全国兵力吗?
嬴政和王翦意见无法统一,不久后,王翦以老病乞休,卸下兵权,开始在府中养病,连刚刚打下魏国的王贲都留在家中侍奉父亲,不再在外走动。
扶苏明白了。
重点根本不是攻打楚国要用多少人,而是王翦在急流勇退。
天下马上就要一统了,但统一天下的将军可不见得有好下场。
作为白起曾经的属下,王翦可太懂得这个道理了。
王翦退了,新的武将们纷纷冒头。
这其中,蒙武蒙恬自然算不得新人,让扶苏第一次见的是李信。
咳……
就是那个在灭楚一站时,王翦说需要六十万兵力,他说只需要二十万兵力,结果轻敌冒进,败于项燕之手的李信。
他本人应该是没那么拉垮的,原本也是跟着王翦灭了赵国,迫使燕王杀了太子求和的人物。
但架不住在灭楚时做出了错误判断,对手又是项燕,还赶上了嬴政和王翦这对君臣你不和。
就显得名声不是那么好听。
好在嬴政并没有因此不信任他,之后李信又屡立战功,最后被封了侯。
没想到命运的齿轮还是转到他那儿了,王翦不肯降低兵力要求,嬴政就找到了只要二十万的李信。
但是父王,这个真不行。
就算秦国已经占据这么大优势了,扶苏觉得让李信代替王翦去,还是不太明智。
毕竟轻敌这种事,不是武器够锋利就能弥补的,让他去完全是给项燕刷战绩。
扶苏劝住了嬴政。
从大梁归来,扶苏已经获得了上朝听政的资格,提意见时也名正言顺,再也不是以前儿子向父亲随便说的玩笑话了。
现在扶苏的每一个建议,嬴政都会认真听取。
魏国投降的事情经过,他已经听王贲复述过了,得知是扶苏的话改变了王贲的意见,让几万大梁平民免于被淹死的命运。
嬴政道:“你倒是学会了儒家的仁善。”
扶苏:“父王,这与儒家无关,我知道王将军一定能打下大梁的,到时大梁人就是秦人,为秦国耕种粮食,为秦国保卫疆土。如果这几万人都死了,对秦国来说可是莫大的损失。”
嬴政:……
这倒确实是扶苏能说出来的话。
明明是秦国长公子,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抠,钱上面要抠,人口上面也要抠。
扶苏:你懂什么!万贯家财都是抠出来的!
但扶苏确实说服了嬴政,也撇清了自己跟儒家的关系。
如今天下日渐承平,学说之争就更加白热化了。
谁都看得出来,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不可逆,那他们以后就剩这一个老板了,可不得牟足了劲挣表现。
一些听过的没听过的,都涌进了咸阳城。
扶苏第一次对百家争鸣有了概念。
原来真有这么多。
竞争最激烈的当属公输家和墨家。
因为公输甘,大量公输家的人才搬家到了秦国,如今正跟在公输甘身后搞发明。
徐夫人炉子里那些日新月异的武器,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攻城车都被他们改了好几个版本。
这都是秦国最需要的人才,自然深受优待,除了给钱给地给爵位之外,想要搞什么发明,都可以得到全力支持。
这可馋坏了墨家的人。
他们也想要这种无条件的支持。
可惜他们来得太晚了,优势都被公输家占尽,导致初到咸阳的这段时间,发展得格外不顺利。
幸运的是,他们等到了扶苏随大军回朝。
一回来就听说居然还有这么多野生的科研人员在外流浪。
这哪儿行啊,必须全都逮回来。
于是扶苏亲自上门去请,请他们能与农家合作,改进一下如今的农具。
墨家巨子犹豫了一下。
“可是我观秦国上下,秦王最在乎的还是兵器。”
让他们去研究农具,岂不是又被公输家落下一截?
况且,还要和农家合作?
农家都销声匿迹多少年了。
扶苏笑:“这你可就错了,朝中的确更重视兵器,但是你觉得,秦国灭掉齐楚两国还需要多少年?”
十年?二十年?
巨子仔细思考了一下,摇摇头,根本用不了那么久。
“不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