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像现在这样直接死了最好,扶苏才不想挨骂。
韩非站在众位公卿后面,和大家一起望着倒在地上的刺客,别人都移开视线了,只有他神色莫名,眼神中还带了丝怜悯。
今日的燕人,何尝不是曾经的韩人呢。
只不过韩人没有采取这种过激的手段,下场还算过得去。燕国可就不好说了。
韩非想不通,这到底是谁想出的馊主意?居然要刺杀秦王!以为这样就能逼秦国不出兵了吗?真是天真!
无论成功与否,燕国此举都只会激怒秦国,让秦国放弃魏国先攻打燕国而已。
他们也不想想,秦王的确是没有成年的兄弟了,可秦国的长公子已经年满十二了,只比当年秦王即位时小了一岁而已。
而且这个长公子,心思谋略远胜他父王年幼时,他根本就不像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就算他们真的刺杀成功了,长公子扶苏也会继承秦国历代先王的志向,毫不留情地继续绞杀四国而已。
哎……韩非在心中叹息一声,为燕国未来凄惨的命运。
但明面上,他还要尽到自己廷尉监的职责,向嬴政询问,剩下这些燕国使臣该如何处置。
廷尉不在,原本被扔出去救灾了,灾情缓解之后,又被扔出去视察赵国各矿区的进度,李斯被使唤得团团转。
所以今日参与接见燕国使臣,就只能让韩非顶上了。
有些知道韩国未亡时,韩非多次上奏建议韩王变法强国,觉得让韩非站在章台宫大殿里,是个不稳定因素。
扶苏信心十足地反驳:“不会,只要庶人韩安和韩氏一族还在,韩非就会安安分分的,他才不敢触怒父王呢。”
……倒也有理。
同样是诸侯国的人,燕国居然敢假借献上地图的理由搞刺杀,这让嬴政心情很不好,但已经被灭国的韩国人却只能向他俯首称臣,让他糟糕的心情回转了一点。
看来只有将燕国也灭了,燕人才会变得老实。
所以这剩下的燕国使臣也没有审问的必要了。
嬴政一挥袖:“不必审了,直接枭首。”
韩非震惊地抬头,却也只能听从。甚至不需要他做出反应,侍卫们已经代劳了。
随着一声声割肉裂帛的钝响,这劲爆的消息也迅速传遍了天下
燕国使臣行刺秦王,秦王震怒,命侍卫当庭将所有使臣枭首,包括已经被杀死的刺客在内。
并且第二日秦王就下令,命王翦为主将、蒙武为副将,率军越过易水,攻打燕国国都蓟城。
秦王被行刺,不仅是打嬴政的脸,也是在打所有秦国将士的脸,盛怒之下,秦军动作迅速,似乎只是转眼间,就已经兵临蓟城城下。
原本不问政事的燕王喜也被炸出来了,刚出来就听说,自己的好大儿居然敢买通刺客去刺杀秦王!而且是借着献地图的名义,让刺客扮作使臣,堂而皇之进了章台宫,在章台宫大殿上行刺的!
燕王喜听完人就不好了,他指着太子丹,手指哆哆嗦嗦地,张了张嘴,最后崩溃地说:“你说你,你让寡人说你什么好啊!就算要刺杀,你好歹让刺客借个其他的身份啊!”
那样的话,即便失败了,也连累不到燕国头上。
太子丹跪在下首,发丝凌乱,整个人更显颓败,忍不住替自己辩解:“可是父王,秦王根本不出咸阳宫,也不好酒色,除了献城,儿也别无他法啊!”
“况且。”太子丹语气苦涩,“秦国三年之内灭了韩国和赵国,剩下的四国,又能耗费他们多少时间呢?燕已危如累卵,若我不想办法自救,燕国早晚也会亡的啊!”
太子丹知道,此时燕王一定在心里恨他引来秦军围城,可他本意只是想救燕国,他也不想的啊。
燕王喜被气笑了。
“哈,早晚会亡?不用说早晚了,燕国马上就要亡了!太子!”
“都是拜你所赐。”
燕王面无表情地拔出佩剑,怒极之后,他反而冷静了下来。
望着燕王手里冰冷的利刃,太子丹有种不好的预感,他也顾不得辩解,赶紧叩头向燕王请罪。
“父王,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可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恳请父王派我去守城,将功赎罪,我一定会守住蓟城的!”
“晚了。”
领军的一个是王翦,一个是蒙骜的儿子蒙武,别说太子丹,这燕国上下没有一个人能抵挡得住。
如果他不立刻做点什么,不出一个月燕国就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