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发慌的就变成了燕齐魏楚,四国都生怕抽中这个头等大奖,并纷纷发扬谦让精神,希望将这个灭国大礼包扔到对面头上去。
其中,尤其以魏国最慌乱,谁让原本就是他们三晋横在秦国东出的路上呢,如今三晋没了两个,最危险的可不就成了它嘛。
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紧急戒备,从上到下拉响了警钟,征兵操练屯粮是一样不落,能跑的贵族商人们纷纷带着家产跑路,不能跑的平民望着天等死。
结果,就在魏国都要被吓出被迫害妄想症的时候,一件震惊天下人眼球的事情发生了,在秦国的大肆宣扬下传得巷陌田间都无人不知。
而魏国王宫中,暂时解除了警报的魏王假终于能安心睡下,临睡前他还忍不住感叹:“这燕太子,真是个好人啊!”
第172章 第172 章
时间倒回到一个半月前, 燕国蓟城,一处低调中透着奢华的院子中,两人跪坐饮酒。
虽然只有两人, 却不是对坐, 而是略显年轻些的华衣男子坐上首, 另一个年纪稍长的在下首,显然年轻男子身份更高些。
不过喝了两杯酒, 年轻男子面露忧愁,叹了口气,举着酒杯的手停顿在空中,竟是愁得连酒都喝不下去了。
年长的人疑惑问道:“太子何故忧虑?”
“哎……”太子丹又叹了口气,将酒杯放下,带着满腔愁绪说道。
“秦国又在征兵了, 这次不仅是在秦国境内, 连新设的颍川郡和邯郸郡都没放过, 听说还允许韩人和赵人晋升为军官?这可跟他们以往的作风不同。”
年长的人说:“秦国历来勤于变法, 兴许是又要更改秦律了。”
太子丹摇头:“秦已经灭了韩国赵国,正该一鼓作气入主中原, 如何能在这个时候浪费时间去修改秦律?”
“秦王从不做无谓之事, 他居然有魄力给韩人和赵人发兵器, 还允许他们晋升……哎, 我们的将士恐怕有难了。”
太子丹眉头紧皱, 连最香醇的美酒都尝不出什么味儿了, 他痛苦、折磨、内心仿佛被撕扯。
太子丹这个人, 写作太子读作质子, 辗转在外十几年,有着丰富的当质子的经验。
最早时他和嬴政一起在赵国做质子, 后来被放回国了,他又被派到秦国做质子,而彼时,曾经同为质子的嬴政却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秦王。
太子丹:……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我们尚且不知太子丹当时的心情有多复杂,但他在咸阳那几年也不是白混的,没少了解秦律,对于秦律中的一些规定,以及秦人近乎严苛遵守秦律的特点了如指掌。
在秦律中,新秦人就是要被抓去当炮灰的,下一代才会被认可为真正的秦人,秦国不信任新秦人,从来不给他们晋升的机会。
然而嬴政居然更改了这个规定!
在秦人的认知里,嬴政身为秦王,是最应该遵守秦律的那个人,可他居然带头违反了这条律法!
这太不像秦国人了,更不像他认知中的嬴政,那个人,比他的父祖更适合做秦王,他决不是那种任性妄为之人。
所以嬴政这么做的目的值得深思。
很快,秦国征兵的人数就告诉太子丹,你猜的没错,嬴政的确别有目的,而且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本来秦国连灭两国,折损了一些人手,再加上北边抵抗匈奴,南边不仅要守着夜郎,还有当年从楚国撕下来的云梦泽以西的地盘,战线拉太长了,人手就不太够用。
因此各国还猜测,秦国灭了赵国之后,应该就要停下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当时太子丹还松了一口气,以为燕国又多了一丝喘息之机。
结果嬴政在秦律上一个小小的改动,就直接解决了秦国兵力不足的问题,去年才灭掉赵国,一点都不肯停,今年就又开始征兵了。
太子丹想得很多,比如去年邯郸郡爆发的饥荒,今年秦塞爆发的饥荒,放在他们四国任何一个国家身上,都要伤筋动骨一番,可还是没能拖住秦国的脚步。
兵力、粮食、忠臣良将以及最重要的,一个英明有野心的君主,秦国都不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恐怕没有人能挡住秦国吞并天下的脚步了……
越是想下去,太子丹越是恐惧,更深深自苦,苦于没有办法带燕国走出这个困境。
这些天,他日思夜想这件事,片刻都不能放松,以至于与人饮酒时都控制不住叹气。
“先生,我每日睡不着,思考这件事,可始终理不出个头绪来,它压在我心里如坠千斤,实在是……不吐不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