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没想到, 自己居然活着从监牢里出来了。
就在朝堂上为如何处置韩非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嬴政突然下令将他放了出来,却没有洗脱他的罪名, 更没有将他送回使团, 而是放在曾经的长安君府中囚禁了起来。
对外的说法就是, 韩非确实是韩国细作,来离间嬴政和姚贾, 可惜君臣二人信任非常,韩非的计谋没有得逞。
本来依照他的罪名,应该处死以儆效尤,但秦王爱其才,不忍见其死,故不杀之。
但王上的威严不容挑衅, 若就这么轻轻地放过他, 安知以后会不会有人消效仿, 所以就将韩非关了起来。
此外还告知韩国使团, 将秦王的斥责带回去给韩王,秦国不日将兴兵问罪, 然后就将人撵出了咸阳。
韩非被扣下了……
秦国还要对韩国用兵?
韩国使者们对视一眼, 均觉得不妙。
都说秦王欣赏韩非, 可连韩非都无法劝秦王改变主意, 看来秦国这次是铁了心要打韩国。
他们不会就这么亡国吧……
使者们片刻都不敢耽搁, 驾车疯狂往新郑赶。
先不说韩王接到这个消息会如何一脸懵, 得知韩非居然被从监牢转移到了长安君府上时, 李斯也懵了。
自长安君成蟜通敌被诛后, 长安君府就一直空着,不过由于当初建造时花了不少心思, 地段又好,离咸阳宫足够近,以后多半也是要赏给某位公子,所以虽然空着,却没荒废,每日都有人来收拾。
想想看,一个又大又豪华还干净的宅邸,把人囚禁在这儿,这是囚禁吗?这不是让人度假来了吗?
尤其想到之前,他原本要去监牢里“探望”韩非,酒菜都准备好了,结果到了却得知,长公子有令,不许任何人见韩非,为此甚至还留了两个禁军在那儿。
李斯是廷尉,禁军们见到他自然是客客气气的,客客气气地请他离开。
他们明知道他是廷尉,是长公子的老师,却依旧不肯通融,看来正是长公子的意思。
再一打听,长公子居然来过了?还与韩非谈了很长时间?
谈了什么?此事不会出变故吧!
果然,第二日王上就下令,将韩非从监牢里转移到了长安君府,只是将人囚禁起来,似乎不准备再追究韩非的罪责。
对此结果李斯不太满意,姚贾更不满意,韩非挑拨离间,差点害死他,他本来还想再廷议时加把劲儿,劝嬴政杀了韩非呢,结果就这么放出来了?
连韩国使者都已经出了咸阳,看来此事已成定局。
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就是,王上最终还是同意了攻打韩国。
当李斯找到姚贾时,他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李斯用言语试探,也不见他态度急切,仿佛韩非诬陷他离间他和王上的事根本不曾出现过。
不愧是丞相,就是稳得住。
见到姚贾如此,李斯到嘴边的话就咽下去了,看来是无法说动姚贾了。
当然,他自己也不曾提出反对意见,谁都看得出来,王上没有召集他们商量,直接做下了决定,显然这真正是他心中所想,已经定下的事,绝无可能更改。
若他们出面反对,只会让王上不悦且起疑心,怀疑他们的目的,多影响君臣之间的感情啊。
所以李斯放弃了,只能捏着鼻子接受韩非居然活下来了这件事。
同时他心里也清楚,导致王上做下这个决定的,一定是长公子扶苏。
他和韩非到底都聊了什么?
李斯心里揣着问题,接下来给扶苏上课都变得积极起来,虽然他表现的并不明显,扶苏还是可以看出他的欲言又止,但扶苏并不打算解答,就当自己没看见他的纠结。
韩非被关在了长安君府,扶苏也不急着去见他,虽然自己救了他一命,但不用想也知道,韩非不会感激他的,很多事完全可以等韩国灭亡了再去说,更方便。
韩非:你礼貌吗?
收到秦王的宣战,韩王紧张得夜不能寐,根本顾不上营救韩非,与一众武将大臣们不眠不休商议了两日,奢望着能想到一个办法自保。
他何止是顾不上去营救韩非,在听说这次是因为韩非离间秦王和丞相姚贾,才招致了如此祸事,他就恨不得秦王直接将韩非杀了平息怒火,兴许就不会祸及韩国。
这个韩非,整天吹自己多么有才能,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