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满朝上下,又有谁能与大权在握的太后抗衡呢?
丞相吗?可到底丞相是臣,太后是君啊。
太医摇头,否决了这个人选,继续踱着步子。
能与太后抗衡的不过二三人罢了,既然丞相不行,那就只有王上了。
太医脚下停住,拍着柱子叹气,早知如此,他当时在甘泉宫还不如一针将太后扎醒算了,没得白白给了大巫机会,让他到自己面前耀武扬威。
别看面对大巫时,太医表现得多么淡定,实际上在争夺正统这块,巫者和医者一样,都恨不得将对方压得死死的。
为了保住小命,也为了给医者的发展再加点砝码,太医趁着夜色敲响了王上寝宫的宫门。
……
且不说嬴政听了太医之语有多么震惊,甘泉宫那边晕了一次之后终于消停了,再也不闹着要见成蟜了,不过赵太后还是不肯接受成蟜通敌叛国的罪名,哪怕证据确凿也不认。
嬴政却已经没了那个耐心跟她争论此事,尤其是在太医去过之后,他匆匆去甘泉宫探望过一次,没坐一会儿就又如来时般匆匆离去,此后再也不曾去甘泉宫拜见。
母子之间的种种分歧早就将他们推得远远的,看在她是自己母亲的份上,他已经足够退让,可赵太后却从未曾将他当做儿子,倒是对成蟜这个犯上作乱的贼子看得更重。
呵,他还以为太后能有多爱护成蟜这个幼子,却原来爱护的只是幼子,并不限于这个幼子是谁。
他原本还在担心,若他执意处死成蟜,母亲拼死反对,他又该如何?
成蟜的确该死,但若是因此伤了母子情分,将母子不合闹得天下皆知,并非他的本意,何况赵太后手中也有一部分权柄,这实在麻烦。
如今得知这个消息,嬴政倒是不急着处死成蟜了,干脆等一切尘埃落定再处置,岂不是更好。
赵太后似乎真的被这次晕倒吓到了,每日待在甘泉宫养病,却面色苍白虚弱,似乎真的有病在身一样,等过了几日,发现嬴政没有立刻要处死成蟜的意思,就又找来太卜占卜,言说咸阳宫不利她养病,要带人回雍城。
嬴政就冷眼看着甘泉宫来传话的内侍睁眼说瞎话,赵太后为何要去雍城,他心知肚明。
什么不利于她养病?是不利于她养胎才对。
嬴政不做阻拦,甚至亲自将赵太后的马车送出宫外,走之前还让她见了成蟜一面,说清楚,成蟜的确还活着,安了赵太后的心。
赵太后果然心满意足。
虽然不能借此将成蟜放出来,但她也不能奢求更多了,若成蟜只是刺杀嬴政,她都可以求情几句。
然而成蟜犯下的却是通敌大罪,不只是嬴政,蒙骜等武将也绝不对饶了成蟜的,他们不能以下犯上,冲到大牢里直接将成蟜杀了,但却可以在赵太后想要救出对方时,誓死反对。
秦国群敌环伺,就靠武将们保家卫国呢,所以纵使赵太后野心膨胀后,几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武将们的意见她必须得听,她可不想做亡国的太后。
牢房里,成蟜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母亲,惊喜地从地上爬起来:“母亲,您终于来救我了!快,快让他们把我放出去,这地方我一天也受不了了!”
赵太后却只是笑着安抚道:“蟜儿,你要听话,安心地待在这儿,母亲早晚会救你出去的,不急于一时。”
成蟜听了这话,只觉得赵太后是在敷衍他,两个多月的牢狱生活,吃不好睡不好,时不时还要被拉出去上刑,成蟜早已经满面风霜,甚至才十七岁就长出了白头发,赵太后看了心疼不已,可也没办法。
她这几个月不方便现身于人前,只能委屈成蟜了,她想抚摸一下儿子的脸,待借着光看到成蟜脸上的脏污,迟疑一下,收回了手。
赵太后不动声色地后退了一步,眼神却还充满着母亲的温柔,说道:“放心,只需要几个月,母亲一定会救你出去的!”
说完转身离开,成蟜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配上他格外瘦削的脸,显得有点诡异,他不敢相信自己盼了母亲两个多月,她居然只说了几句话就走了,根本没打算救他!
成蟜扒在牢门上,伸直了手呼喊:“母亲!别走啊!你带我一起走啊!!”
成蟜喊破了嗓子,可惜对于一个一心要走的人,喊得再怎么撕心裂肺也是没有用的。
确认了成蟜还活着,赵太后就再也没找嬴政争吵过,安心准备行李,第二日就踏上了回雍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