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敌意不是冲着扶苏本人来的,而是冲着扶苏的身份。
嗯……是因为有更值得在意的人出现了吧?
本来赵太后迟迟不肯回来奔丧,扶苏就怀疑她是不是怀孕了不敢回来,见面之后发现赵太后根本没显怀,看来是他想多了。
然而,还没等扶苏彻底放下怀疑,赵太后先是表现出了对儿子的不关心,又对孙子有敌意,扶苏心中的疑窦就又起来了。
他爹和他,一个是如今的秦王,一个有可能在未来继承王位,按照常理来说,王宫里很少有人不喜欢他们吧。
只有几位和楚夫人地位相当的夫人不喜欢扶苏,因为扶苏的存在挡了她们儿子的路,虽然这个儿子还没出生。
所以,赵太后不是没怀孕,她很有可能已经生下来了!
“这就是扶苏吗?都这么大了。”
大概碍于身份,赵太后还是说了一句场面话,不过这话听着怎么跟上辈子过年走亲戚时说的一样啊?
也太生疏了点。
如果扶苏再大几岁,应该会阴阳几句:大母你一直住在雍城不回咸阳,许久不见我,我自然长得快。
但他现在只是个一岁多的乖孩子,就只是笑得天真,回道:“是啊大母,我都已经是大孩子了。”
童言童语有效缓解了尴尬的气氛,母子俩又寒暄几句,决定先回宫再说,宫门口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
不过扶苏没想到,他们在回宫之后先去哪儿这件事上又起了分歧。
原来是嬴政提议先回宫后,跟在赵太后身边的内侍却不合时宜地接了一句。
“太后舟车劳顿,是该回甘泉宫好好歇息一番。”
扶苏眼尖,发现嫪毐说这话时悄悄抬头望向赵太后,眼含关切,赵太后则也回了一个充满柔情的眼神。
这眉来眼去的,是生怕别人发现不了他们的私情吗?
嬴政倒是没往那儿想,他只是被嫪毐说的‘先回甘泉宫歇息’这句话吸引了注意力。
夏太后停灵五日,赵太后才姗姗来迟,本就已经是不孝的表现了,如今既然已经到了咸阳宫,却还要先歇息一番,半点不提去夏太后灵前祭拜的话。
纵使夏太后并非王后,可母亲对大母怠慢至此,还是让嬴政觉得无法忍受。
偏偏碍于对方是自己生母,不能直接降罪,但这个内侍他就不需要顾忌了。
于是在赵太后和嫪毐还在眉来眼去浓情蜜意的时候,嬴政冷声道:“大母停灵日久,母亲既然已从雍城归来,理应前去祭拜才是。”
赵太后微扬的嘴角一僵,下一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赞同道:“王上所言极是。”
嫪毐却有些不满,觉得王上对母亲不够尊敬,对他也不够尊敬。
他日夜侍奉太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他与太后有情,说一声是王上的‘假父’也不为过吧!
一旦代入了王上父亲的身份,嫪毐心思就飘了,觉得哪怕是王上,也该对他毕恭毕敬才是,于是当嬴政驳斥了他的建议后,顿生不满,要不是他现在的身份还是个内侍,需要弯腰低头,早就被嬴政发现端倪了。
赵太后深知嫪毐的个性,拍拍他的手臂当做安抚,嫪毐还真吃这一套,太后一安抚,他气就顺了,但还是要故作委屈,打算在赵太后那里给嬴政上眼药呢。
不过赵太后好歹还知道分寸,这是在人前,她就没有和嫪毐做过多交流。
可惜有扶苏在,仗着身高优势将一切尽收眼底,纵使赵太后再谨慎也是白搭。
扶苏:近距离吃瓜的感觉好爽,再也不觉得他的三头身是个累赘了,当然,如果吃的不是自己家的瓜就更好了。
嬴政还不知面前这个惹他生厌的内侍,不仅会提出不合时宜的建议,甚至还在肖想当他的父亲。
他说这话可不仅仅是为了提醒赵太后,回宫第一件事应该去祭拜夏太后,他更是想处罚这个内侍。
这大概是王室中的惯用做法了,本是想惩罚主子,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惩罚她,那就只好惩罚她身边的人,以儆效尤。
况且,这个内侍的确有错不是吗。
嬴政瞥了一眼赵太后搭在内侍手臂上的两只手,什么时候变成了两只?他们是不是太过亲密了些?
不仅提出的建议不靠谱,还深受赵太后信任?既是如此佞臣,就更不能让他留在太后身边了。
“大母向来宽宏,想必也不会怪罪母亲。”
赵太后被嬴政说得面色讪讪,这话看似是说夏太后不会计较她小小的失礼,实际上却是在指责她对长辈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