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可比冠县重要多了,边境县没了,再设置一个就行了,或者再打一个下来,故都可不能随随便便地丢,何况中牟离邯郸太近了,中牟丢了,赵王寝食难安,总担心敌军下一刻就要杀到赵国了。
因为蒙武在冠县,中牟只留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副将守着,庞煖觉得不足为惧,也随便派了个小将过去,自己则带着五万大军去了冠县。
杀不死蒙骜没关系,杀死蒙武也是一样的,到时候蒙骜老年丧子,说不定不用他们动手,自己就能伤心过度死了呢。
抱着这个想法,庞煖将冠县围得水泄不通,其中跟蒙武也打了几场,发现这蒙武真是有愧他父亲的威名,水平太差了,他麾下随便抽出个校尉去指挥大军,都比蒙武强。
庞煖摇了摇头,自得知中牟失陷之后,心情第一次有了好转。
看来收复冠县和中牟的日子不远了。
正在这时,帐外亲兵来报:“将军,秦军那边送了一封信过来。”
“哦?”这个时候送信?庞煖有点好奇。
“使者可有说些什么?”
亲兵:“未曾,只说这是主将蒙骜送来的,需要您亲启。”
庞煖诧异,他还以为是蒙武那小子撑不住了,写信来求饶的呢,没想到居然是蒙骜?
该不会是舍不得儿子送死,想让他放蒙武一马吧?
呵,不可能!
早知今日,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放司马尚一马。
蒙骜:因为我不是放马的。
庞煖还没看到信里写了什么,不过秦军处于下风,不用猜也知道,必是一些低声下气之语,绢布还没展开,庞煖已经觉得神清气爽。
与秦国打了这么久,终于能扳回一局了,解气!
打开后发现确实如此,蒙骜承诺将冠县送回,换他儿子蒙武一命,还打起了感情牌,说庞兄你与我年岁相仿,应该也懂他的感受,他实在不愿意儿子走在自己前头,还望庞将军能网开一面,放蒙武一条生路。
庞煖冷哼:“拿去烧了。”
然后也取出白绢,当场给蒙骜回了一封:“只有冠县可不行,冠县中牟一个都不能少!”
蒙骜收到回信,笑了:“庞煖也就这点儿胃口。”
他还以为对方会连莘县临清都划进去呢,没想到只要了中牟,这可不行,他蒙骜的儿子怎么能只值两座城?
于是大笔一挥,给魏国写信:“冒然打下莘县是老夫之过,近日我思绪良久,决定将莘县送还给贵国,以修秦魏之好,然北边赵国虎视眈眈,庞煖那厮率大军包围我儿蒙武,言不将三城交予他手,就让蒙武身首异处。”
“可怜我年逾古稀的老人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不得不听庞煖的话,将这三座城池割让给他,惭愧、惭愧,还请阁下代我向贵国王上请罪。”
魏王收到信大怒,直言:“老贼安敢欺我!”
什么意思!
我魏国想要回莘县,没要回来,庞煖去夺冠县,还没打进去呢,你不止冠县,连莘县和临清城都拱手想让了,他赵国就这么厉害,我们就这么菜吗!
你这看人下菜碟也太明显了吧!
有大臣劝道:“毕竟和庞煖对上的是蒙武,蒙骜的亲儿子,为了儿子的安危,这也是情有可原。”
魏王暴怒:“你居然敢替他说话!你莫非是秦国的细作!”
大臣呐呐退下,这谁敢说话。
想到刚才魏王说的,难道赵国就那么厉害?魏国就这么弱吗?
他在心里嘀嘀咕咕:弱不弱你心里没点数吗?你猜为什么赵国齐国收到信的都是主将,只有魏国收到信的是你?还不是因为国土太小,从边境到大梁快马一日就到了。
总之收到信的魏王非常生气,非要给蒙骜一点眼色看看。
“派兵!给寡人继续派兵!必须将莘县给寡人拿回来!”
魏王大概是被气疯了,本来都已经派了五万过去,这下又派了五万,十万打对面两万,简直是蛮横得不讲道理。
蒙骜听说魏国增兵的消息,却不忧反喜,又开始给齐国写信。
齐国现在领兵的是后胜,蒙骜已经通过张唐传来的信知道了,以及姚贾的信,知道这位齐国丞相也没逃过重金的诱惑,目前对秦国的态度非常暧昧,可以尽量争取一下。
于是蒙骜这封信与前面两封不同,上来先是寒暄,没提起姚贾,不然就太刻意了,而是先称赞一番齐国有丞相你,才得以如此繁荣安定巴拉巴拉,一堆连后胜自己都不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