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煖还在路上时,秦军已经与中牟的守备开战了,中牟守将看见蒙骜将旗的那一刻,也跟庞煖一样大骂了一声“阴险!”
本来以为防备成蟜就行了,一个草包,能费多大力气?结果说好的长安君呢?怎么他这里变成主战场了!
不管他如何崩溃,黑压压的秦军都已经包围了中牟邑,似乎即将展开一场攻城战,喊杀声穿透黄河两岸,很快就传到了韩王和魏王的耳朵里,他们这才知道,秦国和赵国居然开战了?
难怪前段时间赵王频繁给五国君主写信,提议重新结盟抗秦,原来是被秦国盯上了啊。
这也怪赵王在信里面不说清楚,要是早说你们要开战,我们肯定会帮忙的啊!现在都已经打起来了,我们想帮忙也帮不了,鞭长莫及啊,赵王你就自求多福吧。
韩王魏王摇摇头,象征性地遗憾了一下,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吃起了瓜。
没有办法,韩魏现在落魄了,两国疆域加起来还没有秦国大,国力衰退地厉害,若是没有大国牵头,他俩帮忙也是上去送菜的,还不如安静吃瓜。
扶苏也想吃第一口瓜,奈何古代消息传递速度太慢,而且他爹那叫一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告诉蒙骜:一应战事不必报给寡人知晓,全由将军决断。
这种全身心的信任在后世看来很有魄力,但对于被信任的将军本人来说,有点慎得慌,这也难怪后来王翦带六十万大军出征前,反复跟嬴政确认:你不会怀疑我造反吧?你应该没怀疑我吧?我可真没想造反,是你让我带这么多兵出去的!
六十万差不多是秦国兵力总和了,有这个魄力和心胸的皇帝,古往今来也凑不够一只手,这也是秦国武将们的幸运。
武将是幸运了,可扶苏急得抓耳挠腮,也不知道现在打成什么样了?蒙骜跟庞煖见到面没有,不会又被埋伏了吧?
从他计划着揭露成蟜开始,秦国的历史就已经偏离原定轨道了,扶苏没穿越过,他不知道这个历史是可以随意更改的,还是会自我修复。
万一它能自我修复,蒙骜躲过太行山的死局,势必会在其他地方补回来,那蒙骜岂不是……?
哎!没有得知战争结果,扶苏总是冷静不下来,想着想着就开始薅头发。
伍左原本还在兴致勃勃地看着校场,余光发现扶苏在痛苦地揪头发,也不看了,赶紧蹲下/身问:“长公子可是累了?我们回去吧。”
那天再次见到伍左,时,扶苏就顺嘴跟嬴政提了一句,将自己的小弟给带了回去。
伍左来了就上岗,比如今天,就是他陪着扶苏一起去了校场。
这还是嬴政要求的,为了防止扶苏长大以后弱不禁风,反杀不了刺客,嬴政决定从小培养他的武力,保证等闲之辈绝对近不了身。
嗯……想法是好的,只是忘了内定的武师傅也跟着出征去了,也不知道这场仗什么时候能结束,要是胶着的时间长一点,都能打到明年,那扶苏浪费的时间可就太多了。
但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武师傅不在就先让别人代班呗。什么?你说一般人达不到蒙武的水平?
质量不够就数量来凑,一个人比不上蒙武,所以嬴政就把扶苏安排到校场去了,力求他能在校场里熏陶出些勇武之气来。
可古代的校场铺的都是土,一旦士卒们操练起来,那叫一个尘土飞扬,扶苏觉得,勇武之气他没熏陶出多少,倒是人快变成沙雕了。
校场的将军们都忙着操练,没人愿意带孩子,主要他们也不敢把长公子当成普通孩子看待,怕自己这大老粗再把长公子弄哭了弄伤了,那事情可就大了。
所以除了刚见面那会儿,每个人都得来拜见公子,没办法,将军们才过来,其他时间根本没人往扶苏身边凑。嬴政设想的让魁梧将军们熏陶扶苏的计划算是彻底泡汤了。
扶苏闲得无聊,就开始胡思乱想,没想到被伍左看到,还以为他是累了。
扶苏放下手,若说来校场只有吃沙子这一项收获,扶苏肯定立马点头:累死了,咱们快走吧。
但是左右转头,看了看自己身边站得笔直的禁军们,扶苏觉得又来劲儿了。
“不累,再待一会儿。”
第83章 第83 章
怕扶苏出什么危险, 嬴政直接给他配了一队禁军护送出行,扶苏观摩将士们操练的时候,禁军就在他两侧守着, 身穿铠甲, 腰间挎着青铜剑, 阳光一照下来,那叫一个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