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二十年前的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两场大战消耗掉赵国一大半的青壮力,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这二十年里,赵国偶尔与燕国魏国摩擦,也取得了几次胜利,勉强回了波血,但一想到要面对的是秦国,赵王就觉得腿肚子攥筋,化身一级退堂鼓选手。
不过他没胆量不要紧,他手下有,就等于他有。
赵王看庞煖的眼神像看到了希望,期盼他能说出什么一举击溃秦军的好办法。
庞煖自然也不辜负赵王的期待,将自己的想法细心说与赵王。
“胡人依靠放牧为生,他们的牛羊想要长得壮,离不开茂盛的水草,但若是某一年雨量太少,草就长得少,牛羊也不够吃,他们就会南下劫掠。”
“也就是说,胡人只有食物不够吃时才会大规模犯边,平时虽然也有摩擦,但都是小股游勇,哪怕没有李牧将军在,其他人也能守住雁门关。”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我们对抗秦军时,会有胡人来滋扰。”
不用同时迎战两拨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兵力不足的问题,赵王面露思索,尝试着说:“如此就无须再派兵过去了。”
庞煖摇头:“非也,不仅要派兵,更要多多派兵。”
赵王不解:“这是为何?”
庞煖:“蒙骜自入行伍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要有他在,哪怕军中没有旗帜,士卒们也不会生乱。”
先秦时军队纪律极差,稍不留神士兵就跑了,逃兵比上战场的还多,再不然隔三差五给你搞事,反正就是不老实打仗,非常令人头疼。
这个时候,一个好将军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不仅天生神勇、会用兵法,且还要能镇得住手底下的兵。
这三点蒙骜占全了。
人的名树的影,蒙骜常胜的名头没有一个秦人是不知道的,秦国是哦如二十几军功爵制度,想要出头当兵是最快的,既然注定要当兵,为什么不当常胜将军的兵呢?就算得不到爵位,至少有很大机会活着回来。
战败一方的士兵,除了天生飞毛腿的,在战败当时就溃逃了,这样还能捡回一条命,做个自由人。
但凡腿脚慢一点被抓住了,运气好的碰上对方军队缺人就将战俘直接编进军队里,他们就又能打仗了,虽然这次是打自己的老东家,好歹也算条活路。
运气差点,对方军队不缺人,缺人也看不上战俘的那种,就可能会被拉到市井中卖掉,甭管你以前是大头兵还是有爵位那种,统统拉出去卖掉!
然后赚到的钱被胜方拿去充军饷,可以说既解决了敌人又增大了自身,非常划算的买卖。
当然,还存在一种运气非常差的情况,打败你们的是白起(……)
啊……阿门。
所以说有个常胜将军带兵是多么的重要,平民只是读书少又不是傻,自然愿意跟着蒙骜打仗,说他可以代替军中的旗帜,这种说法绝对不夸张。
“秦军本就如狼似虎,若再有一只头狼,就更难对付了。”
赵王渐渐有些明悟:“所以,应该先除掉头狼?”
庞煖点头:“正是。”
“此次蒙骜带兵深入,正是我们的机会。”
庞煖取过一旁的舆图,点了点邯郸与雁门关中间的一个位置,那里有连绵的太行山脉,是赵国的屏障之一。
“秦国说只让蒙骜拖住李牧,让成蟜来攻打邯郸,可蒙骜与李牧未曾对战过,不知谁胜谁负,若不幸是蒙骜赢了,他定然要走这条路,与另一支秦军汇合,一起攻打邯郸。”
赵王原本探头出来看舆图,一听两支秦军都要来包围邯郸,顿时又把头缩回去了。
庞煖似乎没有看到一样,根本没停,继续说。
“此处山林险峻且通道极其狭窄,若我军居高临下,再以强弩射杀之,则秦军必败。”
郭开:“庞将军又如何确保他们一定会走到这里呢?”
庞煖瞥他一眼:“这就要李牧将军与我配合一二了。”
“秦军刚刚越过太行山时,让李牧将军做出有胡人犯边的假象,不要去迎战秦军,让他们快速通过,进入到尧山范围,届时我带着弓箭手埋伏在山上,李牧将军率大军堵住去路,任蒙骜他有通天的本事,也绝对逃不出太行山!”
赵王听了简直热血沸腾,顿时抚掌大赞:“善!此计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