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待漏院中,每一碟小小的薄荷糕,纵使被人忽视,被人闲置,也源源不断地向外散发着芬芳,如同幽谷中自芳的兰花。
然而它们还是太出色了,迟早会点亮某人的视线,被喟叹着、珍惜着欣赏。
于是,渐渐地,有不少官员都像礼部这两位一样,捕捉到了薄荷糕的那极具穿透力的清香,随手拿起一块。
再然后……仿佛一切就理所应当的发生了。
尝过薄荷糕,眼睛一亮;再吃南瓜羹,心中一暖。
本来像是冬眠中的枯败草木一样的官员们,如同沐浴春光,渐渐苏醒过来,抖抖枝叶,迎风招展。
他们端着小碟小碗,互相窃窃私语,连身姿都坐得越发笔直。
“今日这甜羹确实美味,是南瓜还是地瓜?本官没太吃出来。”
“还温热着呢,这一回他们倒是用心保温了。”
“真的?某也尝一尝。”
“这糕饼虽小,但还真是精心所制啊,很是柔滑。”
“刘大人,您尝尝?”
陈姨看着眼前的一切,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她极少见到官员们真的吃下那些食物,更别说为此有来有往地交谈!
每一回来待漏院中,陈姨都是胆战心惊的。
她战战兢兢地奉茶、摆碗,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看一眼。
朝臣们的身份本就会对她造成极大的威压,再加上这昏晦的场景和沉寂的氛围。
简直如同堕入一个暗无天日的魔境。
但是今日,她第一次在此处察觉到了轻快的生机。
也是第一次隐约地意识到——这些高高在上的云端之人,其实也和她一样有七情六欲,吃五谷四禽。
他们也会为了一口好吃的,抑制不住嘴角的笑容,以及与人分享的喜悦和渴望。
醇厚的南瓜香味和清爽的薄荷香味已经充盈满殿。
此时此刻,在陈姨的眼中,这些穿朱着紫的朝臣们,终于不再是金胎玉塑的菩萨了。
他们活了过来,他们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
*——*——*
待漏院其实是处在禁宫之外的,需要等待宫门开启,朝臣们才能入宫。
虽然殿外有兵士把守,亦有院墙相隔,平民百姓不敢靠得太近。然而,虞凝霜还是能听到周围街市的叫卖之声。(1)
所以有时,朝臣们也会买些市井的小吃带进院来。
只不过,此处毕竟是等待面朝九五至尊的神圣之地。
自家带来的干粮还好,吃起来并不太影响他人。
可若是买的是那些街上的肝夹、粉粥,不仅味道浓烈,而且要汤汤水水的在这里吸溜着吃,免不了要被清高守礼的同僚们皱眉恶之。
因此,这样做的官员只是极少数。
虞凝霜今日还特意观察了一下,总之,她是暂时没见到买了市井吃食进来的。
否则,虞凝霜自然也要化身成为辛苦做了饭菜、结果孩子居然偷偷叫来外卖的父母,委屈又不甘,势必得好好抱怨一顿。
她站在长案边,看着殿中一众老头儿,不由得被自己这想法逗笑。
忽然之间,有肃穆钟鼓之声悠然响起,震在所有人耳边。
这意味着宫门即将开启。
与此同时,待漏院这片小天地中,倾刻间风云突变。
所有朝臣都急急起身,文班武列,各归其位。
一众翰林司人员自然也赶紧响应,她们一同挨挤着靠到墙边站立,尽力让出位置,缩小着自己的存在感。
引路的内侍进殿时,朝臣们已经按照品级排好了队伍,安静又有序地跟随而去。
等到队伍尾巴也离开了这待漏院,翰林司众人终于长舒一口气,三三两两前去四处收拾。
“呀,几乎都吃尽了!”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之前坐在这儿的是顾相公不是?他可是出了名的不吃咱准备的吃食。”
虽然不是风卷残云一般全部吃尽,然而那个个小桌案也可称得上一句“杯盘狼藉”,众人无不为此惊讶。
也有那心思灵巧的,直往虞凝霜身边靠,夸赞她设计的吃食。
虞凝霜但笑不语,亲自在殿中兜兜转转走了一大圈,将所有碗碟的情况收入眼底。
有哪些是南瓜羹和薄荷糕都一动未动的?有哪些是只吃了一样的?这两样饮食中哪一样更受欢迎?
……她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才吩咐众人去收拾残局。
众人应声忙碌起来,而虞凝霜悄悄地走到待漏院门口。
院门玉漏犹滴,她抬眼望去,又见金门未辟,灯火仍盛。
在她静静远望的视线中,火城煌煌,鸾声哕哕,这一座皇城已经睡醒,这一个灿烂的王朝将迎来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