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量的甜,完美中和了山楂的酸。嚼到最后,只剩下山楂果肉那扎实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萦绕口中。
“好吃好吃!”
梁大娘高声夸,舔嘴抹舌想再吃一颗。但这山楂球味道过于浓烈,倒不宜多吃,她牙口也不好,这才作罢。
但她又实在是个闲不住的人,见众人都在忙碌,便想着帮忙。她又要帮谷晓星给山楂去蒂,又要帮助陈阿公擦洗山楂。
还是虞凝霜笑着拦住她,“大娘你奔波一上午了,先坐着休息一会儿。”
这几日着实将梁大娘忙坏了。
想到是在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打点铺子、积攒银钱,梁大娘就浑身是劲儿,跟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她极有效率,那天与虞凝霜打定合作的主意之后,没几天就找到了一间合适的铺面。
——也即是众人此时置身于其中的这间。
和汴京冷饮铺一样,是前店后舍的经典套路。
梁大娘咬咬牙,倾尽大半生的积蓄和虞凝霜一人一半,将这铺子买了下来。
这铺子地脚并不算很好,所幸后院空间足够大,而且有两间建有通铺的房舍,因此非常合适。
糕饼铺需要不少人手,到时候可以让伙计们直接住在铺里,而且还解了郭阿婆夫妻俩的窘境。
在此之前,他们一直租住在一户普通人家的窝棚里。
那家人也有六口之多,在小小的院里抹不开脚,回个身就能互相撞上。所以他们嫌乱遭,白日里不让老夫妻在窝棚待着,只许他们晚间回去睡觉。
如今天气冷了,那窝棚也待不住,他们正要新找落脚之处呢,没想到虞凝霜就给了他们这么好的机会。
他们已经搬进糕饼铺,安顿下来。
虞凝霜甚至因为两人还要暂代糕饼铺的一些工作而颇为愧疚,要给他们加工钱,两人却是说什么也不收。
他们不会说漂亮话,唯有更卖力地在冷饮铺和糕饼铺两边工作,同时衷心期盼虞凝霜的生意日进斗金。
当然,只靠老夫妻的帮衬,这糕饼铺是开不起来的,因此梁大娘今日就是去雇工了。
按照和虞凝霜商量好的,她总共雇了四个帮工。
其中一个是力士,负责做费力气的粗活杂活。因为家就在附近,他也不用住在铺中。
另外三个都是做精细糕饼活计的,皆是年长的大娘子,方便一同住在另一间屋舍中。
“都在这了,你瞧瞧。”
梁大娘将那些书契拿给虞凝霜看,“这三个明日就能来上工。”
虞凝霜颔首,对梁大娘的执行能力和看人眼光放十二分的心。
如此,糕饼铺最重要的人手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所售卖的商品,虞凝霜精心选择了包括两种坚果酥、两种米糕、雪花山楂球等总计十品糕点、蜜果,五日之后开业。
听起来似有些紧迫,实际上,因为众人各司其职地高效运转,所以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梁大娘主要负责各种食材的采购,她精于此道,经验丰富,使得各类食材正被有条不紊地运来。
虞凝霜则负责糕点的制作以及将其教授给伙计们。
除了这些人事安排,场地布置也简单。因为卖糕饼的前堂不用过多装饰,只要货架整洁开阔就好。
而且,有了之前开冷饮铺的经验,什么门帘幌子、地毯菜单,乃至包装所需的麻绳油纸,通通不在虞凝霜话下,三两下就置办好。
如今,只需要尽可能多的制作糕饼,以备开业就好。
众人忙了整整一下午,才将那三十多斤的山楂加工完毕。
最后几个被虞凝霜特意留下来,去核切块儿,煮了苹果。
雪花山楂球靓丽夺目,总让人忍不住去吃。这一下午,众人陆陆续续都往嘴里炫了不少,于是难免有酸心之感。
这时候一碗热乎乎、水润润的煮苹果正适合前来救场,抚平肠胃的不适。
为求速成,虞凝霜将苹果切成了极小的块儿。因此它们不多时便被炖得软烂非常,一个个鹅黄色的小方块,到嘴里一抿就化开。
有了山楂添味的糖水,则滋味更丰富,酸甜适口。
连方才一直嚷嚷“再也不想见到山楂了!”的谷晓星,都光速打破誓言,喝了一大碗。
水果被加热熟成之后,就会酝酿出一股醇厚的味道,像是从清爽的凉风变成了令人微醺的暖风。
干脆变成湿软,凉爽变成温热……虽与习以为常的口味不同,但是却也别有风味。
众人连汤带水地吃完,只觉得因为山楂耗费去的精力,全都又被山楂补了回来,复精神满满地各自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