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人生中甚至本来就没有节衣缩食、时刻面临冻饿之虞的冬季;更没有经历过在严寒中贮藏苗木和种子,将它们当孩子似的细心照看的提心吊胆。
少了这一季,想来对他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想到襕衫郎君点点头。
“虞掌柜说得有理,姜某受教。若是日后虞掌柜想出了代表冬日的月饼,还请知会姜某一声。”
虞凝霜还未做反应,立时有人起哄,“姜小行头莫不是想和虞掌柜合作?”
姜阔笑笑,只道,“未尝不可。”
“可明日就中秋了,这……有点迟了。”
这一位劝得还是委婉了些,这何止是“有点迟”啊!
但姜阔笑意更深,就在虞凝霜以为他会说“那便等明年中秋”的时候,姜阔却道,“又不是只有中秋才吃月饼。”
他含笑的晶亮目光落在那三个质朴的竹制九宫格食盒上,缓缓解释。
“等虞掌柜在冬日里凑齐了这四季,正值年关,各家各户都要采买大量糕饼自用和送人。此时只需将这月饼改个‘四季糕’之类的名字,便可再度上市。”
虞凝霜听了,眼帘微掀,诧异地看他一眼。
不得不说,这人有点儿东西。
他都学会创造需求了。在一群只知道“不时不食”“顺应天时”的古人之中,显得不那么蹈规循矩。
确实,如果届时人手充足,虞凝霜也想在过年时卖冰皮月饼。
冬日的气温使得大量制作和保存冰皮月饼成为可能,还能借着这第一大节的东风,声势更浩大些,价格更昂贵些。
对于还比较顺眼的潜在合作者,虞凝霜的态度还是很亲切温暖的。
“承郎君谬赞。等冬季月饼做好,必然第一个送去贵府。”
随着虞凝霜语音落,谢辉侧目看看姜阔,默默气得哼了一声。
前三款明明是他第一个拿到的,凭什么这小子截胡了第四款?
“那便先行谢过虞掌柜。”
姜阔拱手行礼,又很上道地自报了家门以示诚意。
“姜某单名一个‘阔’字,蒙诸位不弃叫一声‘小行头’是因为家父乃遇仙楼的掌柜,也是西市三十六楼的行头。至于某本人,不过是帮着打理家中庶业的无名小卒,实在不值一提。”
呦嚯,虞凝霜结结实实吃了一惊,心想这一位还真是个人物。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城中大酒楼依东西划分为两大行团,分别是“西市三十六楼行”与“东四十团”,双方分庭抗礼。
遇仙楼乃是西市翘楚,其掌柜则是行头。
这行头一职本不是世袭的,而是行内各家推选。
但是因为中选者一般都是行业龙头,其家业自然是父子相承。所以父亲卸任行头后,儿子有极大可能补位。
比如这西市三十六行的行头,至今已经在姜家传了三代,若是日后姜阔再当选,那便是四代了。
“姜小行头。”虞凝霜有成人之美,自然嘴甜跟着叫。
“您真是谦虚了。您目光如炬,识微见远,怎么可能是无名小卒呢?”
听起来是在夸姜阔,可实际上把自己也顺道夸了。
虞凝霜紧接着又是几句吹捧,姜阔也很给面子地吹了回来。
众人看着这两人其乐融融地商业互吹,心思各异。
文四郎已经要维持不住脸上习惯性的微笑了。
就像李牧之是好不容易将谢辉请来赴宴,文四郎身为西市三十六楼之一的掌柜,也是好不容易才将姜阔请来的。
没想到是为他人做嫁衣。
在场的绝大部分是官家子,并非真心与文四郎交好。
追根究底,他们看他,和看虞凝霜是一样的。
只不过因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东道主,陪他们玩乐,供他们吃喝,所以获得了假装成他们其中一员的资格而已。
如今,眼见这场隐秘的“月饼大战”,文四郎甚至没正式出场就被定了败局,众人也毫不顾忌文四郎的感受,反而捡到了大乐子似的。
他们左一句“文四,你这月饼确实比不上人家的”,右一句“还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哈哈哈”调侃不停。
文四被气到呕血,还得赔笑。
更得很有风度地跟着一起夸虞凝霜——
“虞掌柜如此好手艺,文四从未见过。今日得以相识,真是三生有幸。”
“您见过呀。”
虞凝霜忽地笑开。
她生得明艳,自出现在这小阁子里便为之灿然增辉,当然有不少人只顾着看她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