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宋青苒说:“她的话本,一定要面世,而且刻印的越多越好。”
花老太爷满面错愕地看着她,“苒丫头,你没跟老夫开玩笑吧?”
这可是自毁名声和前程的举动啊!
“姑父别急,我自有章程。”
宋青苒压低声音,把自己的计划跟花老太爷说了一遍。
——
皇城,华阳宫。
宗政姝根据情报和从许嬷嬷那儿得来的消息,已经编纂好了下半册的故事。
故事是宗政姝想的,执笔的却是她的陪嫁丫鬟玲珑。
收了笔,玲珑站起身来,“公主,原稿已经差不多了。”
宗政姝懒懒嗯了声,吩咐许嬷嬷,“拿出宫,去找最大的刻坊,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刻印出来,分发到各大书斋。”
末了还不忘提醒一句,“切记做得隐秘些,不要露了马脚。”
许嬷嬷点头,“公主放心,奴婢自有分寸。”
宗政姝拿过手镜,对镜扶了扶头上的金簪,红唇扬起一抹得逞笑意,又对玲珑说:“只要刻坊开印,你马上找人去散播消息,就说青云居士的下半册要出来了。”
玲珑连忙应声,“是。”
许嬷嬷去了好久才回来,面色有些古怪。
宗政姝见状,直起身子来,秀眉微蹙,“怎么,事情没办成?”
许嬷嬷道:“回公主,不是没办成,而是办不了。”
宗政姝眉头皱得更深,“为何办不了?”
许嬷嬷道:“青云居士那本话本,印刷用的是特殊纸张,桃花纸。”
“奴婢去找京都最大刻坊管事的时候,管事告诉我,这种纸没有了,宋青苒预订的那一批还在水路上,暂时到不了货。”
“刻坊东家自己倒是私人收藏了一批,不过他没准备卖,倘若我们执意要,那就只能跟他借,借了多少,将来如数还上就是。”
宗政姝有些烦躁,“一定要用桃花纸吗?”
许嬷嬷道:“好像是宋青苒用的一种防伪手段,咱们印章就已经是假的了,倘若再把纸张也换了,只怕很容易露馅。”
宗政姝沉默了会儿,说道:“那就借吧,区区桃花纸罢了,本宫还不放在眼里。”
许嬷嬷问:“公主要借多少?”
宗政姝扬唇,“有多少借多少,闹得越大越好。”
第193章 在劫难逃
五两银子一刀的桃花纸,宗政姝借了五百刀。
刻坊说宋青苒订的纸在路上,那就说明她的下册已经在动笔了。
为了赶在正版出来之前把事情闹大,宗政姝当天就吩咐许嬷嬷再回刻坊,马上开印。
而与此同时,宗政姝的陪嫁丫鬟玲珑出了宫,花钱找人到处散播消息,说青云居士的话本下册即将在各大书斋上架。
当初宋青苒的话本引起了多大的轰动,但凡看过的人都知道。
毕竟是用北齐名相的名人效应来引的流,因此直到现在,热度都没削减多少,仍旧有不少人翘首以盼下册。
玲珑的消息刚散出去没多久,就有好几家书斋被围得水泄不通。
来的人都在问青云居士的话本下册何时上架,甚至有人开始掏钱预订。
其实那本话本的框架,除了开头‘借尸还魂’的设定新颖外,后面的内容,跟市面上普遍存在的落榜书生们幻想出来的男主仕途美人双丰收剧情大同小异。
然而之所以让人上头,主要是因为青云居士的行文方式有点大病。
再俗套的剧情,用青云居士的风格写出来,都会变得别具一格,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不确定,再看看’的上头想法。
以往正经的看多了,头一次看到有点大病的,可不得让人眼前一亮么?
看客们也没指望从一本话本里受到教育感悟人生,主要就是为了闲暇之余图一乐放松放松。
所以后面的逻辑到底对不对,细节是否经得住推敲,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只要下册上架,他们就愿意花钱买!
当初宋青苒就是抓准了这部分下沉市场。
清高之人不屑看她的话本,乐意看的大部分是市井小巷,茶楼酒肆里偏底层、平时没事会八卦、具有传播力度的读者。
这部分人,才是让青云居士‘一夜爆火’的主力军。
——
宋弘刚从翰林院出来,就听到有人在传,那本《北齐名相与我老母二三事》要出下册了。
他眼皮一跳,跟同僚道别后匆匆往家赶。
宋青苒正百无聊赖地坐在花园里嗑瓜子。
听下人说老爷回来了,要见她。
宋青苒站起身,擦了擦手去往前院。
宋弘回来的着急,面上还挂着忧色,一见她就迫不及待问:“乖宝,你又写话本了?”
宋青苒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