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这事竟然被新皇外戚郑家揭发出来,说他们勾结前朝。
所有人都知道陶家冤枉。
很多臣子据理力争,最后新皇说免于死罪,流放两千里。
两千里。
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流放两千里。
这跟死罪有什么区别。
可说再多,也没什么用了。
新皇急于彰显自己的权力,陶万清陶先生成了真正的炮灰。
听说前朝那一家也被圈禁起来,算是被他连累,有了无妄之灾。
不过那家还递了信件出来,收能得到庇护已经十分感激,这次是他们的缘故,还请陶先生一路珍重。
于是,陶万清以及二十多个子弟就被流放。
原本去年年前就要流放,还是官员求情,说好歹过了冬日再说。
最后拖到三月份,还好能上路。
路上酷暑的时候,还有陶家的亲朋多加打点,避开最热的时候,拖拖拉拉到了九月,这才快到秦州。
秦州虽然已经是西北距离中原最近的城池之一,可跟中原江南的繁华还是没法比。
流放的犯人到了秦州,是要继续服役的。
如果当地官员人不错,那还行,若是刻薄的,只怕真的要死在那。
一路过来,亲朋们基本都回去,只留一两个看顾的,不过他们手里拿着大笔银钱。
希望可以买通秦州的官员,不要让陶先生吃太多苦。
陶万清看着,忍不住叹气:“你们该回去就回吧,一路打点花费的银钱已经够多了。”
甚至有老友卖了字画让他好过些,若不是这些照顾,他真的会死在路上。
身边人执拗摇头,开口道:“马上就要到秦州,这些地方荒凉,当地又是土官把持,日子怎么会好过。”
“那里的人也不会讲汴京的情面,若汴京那边再送来消息,只怕。”
后面的话没说完。
他们的人可以塞钱让日子好过一点,外戚郑家同样可以塞钱,让他日子不好过。
到时候的陶先生跟他子弟,肯定会很惨。
这种荒凉之地,土官们哪管那么多。
这么想着,众人忍不住皱眉。
陶万清想了想道:“听说屺王定局了秦州,不知道如今如何。”
对于先皇最小的儿子,陶万清自然有印象。
十一皇子从小生得粉装玉琢,很得先皇喜爱,还是一个完全生于承凌国平稳之后的孩子,生来就跟其他皇子不同。
只是才十四,先皇驾崩,他就被大哥赶到这种地方。
跟着陶万清的人摇头:“本来赵老他们准备联系屺王,可打听了才知道,这秦州的土官范家,利用屺王名义敛财,还把他的王府盖到荒郊野外,距离秦州城骑马两天的距离。”
“他都自顾不暇,又怎么能。”
当地土官范家,竟然这么大胆?
跟着陶先生的人脸色一僵。
看来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屺王来这都不行,何况他们。
陶先生一行走得极慢,陶先生本人是有点走不动了。
他的子弟们虽然也疲惫,更多的是不想过去。
路上还能安慰自己,到地方就好了。
若真到之后,日子还这么苦,那就连盼头都没有。
这么想着,远远看到一个穿戴盔甲的大汉,他身边两列应该是兵士?分别穿着黄衣跟白衣。
这一行人看着英姿飒爽,相貌极好,身材也高大。
只是他们在前方张望,看得人有些胆怯。
老徐远远就看到狱卒带着流放的人,粗略看了眼,感觉应该是流放到秦州的犯人,干脆快马过去,声音洪亮道:“你们可是汴京来的?!”
那狱卒虽不知对方是何人,可他身上的盔甲错不了,连忙道:“对,汴京押送犯人的,请问阁下是?”
“我乃秦州城城防巡营使,这里面可有陶万清?”
老徐一问,众人下意识看向陶先生。
陶万清等人有些不安。
想来眼前的巡营使应该就是当地土官范家的手下。
突然过来,是要做什么?
他们已经到了秦州的地界,这竟然像是要来迎接?
陶万清被人搀扶着上前,手上的铁锁清晰可见,但为人还是彬彬有礼。
“老夫就是陶万清,请问这位军爷找在下何事。”
老徐眼前一亮,立刻下马,不过想着屺王的吩咐,还是没有表现得太过热切,开口道:“屺王殿下说,你们不敬兄长,必然要狠狠责罚,来人,把他们带到车上,没事拉回秦州城!”
众人脸色大变,而这些队伍后面的一行人却微微点头。
没想到皇上最小的弟弟,竟然有些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