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使还在琢磨意思,当地知府率先明白过来:“多谢屺王指点!”
四王爷还一脸蒙。
说白了,装装样子给朝廷看就行,装作一副进攻的模样,既应付了上头,也能休养生息。
没人想真的打仗。
特别是四王爷的封地。
平时六王还好,不过吃吃喝喝,就是个标准的闲散王爷。
真打仗了,既要不来物资,也调不来兵将,一切都要知府跟指挥使操心。
这种情况下,本地官员还是不想打的。
几个王爷打架,跟他们有什么干系。
四王爷在家臣的解释下,彻底明白,看向小十一的目光,竟然像看到救星。
不管怎么样,他这没事就行。
弟弟对他还那么好。
剩下的,就是商量双方怎么防御三哥那边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四王爷知道小十一人很好。
本地知府指挥使知道十一王爷有能力,防御布置自然听了纪岱的建议。
纪岱会在这边常年部署五千兵力,三个月一轮换,全都是精兵,保卫四王爷城池的安全。
若有异动,可以直接飞鸽传书,他还会再调兵遣将。
他手底下的兵将实力,大家都是信任的。
所有粮草军备,不需要本地供养。
这条件,谁听了都不会拒绝,何况四王爷。
只是本地指挥使到底看了看十一王爷。
本是想反驳的。
三个月一次,让屺王的兵将直接他们本地穿梭,兵甲对他们来说也是未知。
这,这犹如无人之地啊。
若真有什么,一刻钟内,当地官员都会被拿下。
知府拉了拉他袖子,明显不让他提起。
行了,不用他们的钱,不用他们的粮,还帮他们打仗,不亏。
再说,真的再打起来,你是靠四王爷,还是靠十一王爷,心里没数吗?
至于皇上?
两人呵呵冷笑。
不给钱粮,不给奖赏,寒的不止将士们的心。
以为他们本地官员就好受吗?
仗一打起来,有关系的官员全都跑了,就剩他们坚守。
现在留下来的,都是没关系没人脉的。
心里早就寒的透透的。
纪岱看着他们,什么也没再说。
这事已经稳了。
四王爷跟十一王爷的封地,以后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而他手里的兵将,将会永远驻扎在四王爷封地。
论坛把这个操作分析一通,最后得出以来一个结论。
【哎,这么做之后,四王爷还要谢咱们呢。】
【哈哈哈哈真的吗我不信!】
纪岱事情谈妥,看着战后的四王爷封地,叹口气道:“苦了你们,抓紧时间重建吧。”
“若有需要,还可以去屺王城。”
四王爷见弟弟如此贴心,忍不住握住纪岱的手:“大恩不言谢,这次真的多亏十一弟了。”
纪岱却摇头:“此次抵抗谋逆反贼,还是六哥出力最多,此事一定会向皇上禀报,请求封赏。”
“六哥你一定会被大哥被皇上嘉奖的。”
四王爷被吹的飘飘然,他也觉得如此。
要不是他,三王爷真的得逞,那大哥的江山可就不稳了。
这么大的功绩,不给嘉奖不合适吧?
事实就是。
一直到纪岱回到屺王城,信件也都寄出去了。
皇上那边却迟迟未定,显然并不认可六王的功绩,觉得他败多胜少,不斥责就可以了,怎么还要夸奖。
饶是好脾气的四王爷,都被皇上的态度激怒。
他们这边辛辛苦苦跟造反的逆贼打,你们不出力也就算了,还说他们打的不够好。
要是真的不够好,为什么三哥退兵了?
但这话又不能说,还好身边的兄弟还算给力。
十一弟的兵将从不给他们这添麻烦,巡逻的时候甚至比自己人还仔细。
当地指挥使眼睁睁看着,自家这边把巡逻换防的任务全都交给徐将军的手下,也无力阻止。
他这边的人担不起这样的重任,没钱没粮,大家都没心做事。
再看看人家那边的状态。
十月份一到,厚衣服被褥全都送过来,吃的用的全都不缺,听说还有一队人马,专门给将士们送家书。
就算家里不识字,也有人帮他们写。
虽然远离家乡,可亲人好像还在身边一样。
反观他们这,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皇上那边也有话说。
你们两个人,勉强抵御住对方的进攻不说,现在逆王不打了,你们还不主动出击。
这种情况下还要钱?
想什么呢。
不给出点真正的战绩,绝对不会给你们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