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防止指挥使们拥兵自重。
但来回奔波,对思乡心切的人来说,确实难熬。
龚劲松在西北已经八年时间,再有两年便要换防,至少到两千里外。
这也是他家想做文官的缘故。
靠他家祖上庇佑,再有个文官,一家就能搬到汴京。
纪岱自然理解,但也打了个预防针:“学了多少,也看学生本人。想来第二官学必然会尽心教导,不过也要你家孩子喜欢。”
意思就是,学校肯定好好教,能不能好好学,就看你们自己了。
龚劲松自然明白。
头疼啊。
他儿子学文的本事,要是有他妹一半好,那他就放心了。
赶在秦州第二官学马上首次开学的时候。
益州州长,刺史,两人“特意”赶到秦州祝贺。
当地指挥使龚劲松更把自己一双儿女也送了过来,到时候也会一起出席。
这消息传出去,让不少秦州人对第二官学改观。
本来以为只收平民的学校,也没什么了不起。
可隔壁州的官员都来祝贺啊。
指挥使也送儿女过来。
好像还不错?
那些第二官学的学生也慢慢敢挺胸抬头了。
其实他们住到官学已经有半个多月,来得早的,甚至有一个月。
这才勉强熟悉这里的环境,走路也不是佝偻着背。
虽然官学只提供上午一顿饭,但吃的规律,加上还能出去打些零工,这些少男少女们也渐渐有真正年轻人的模样。
不过遇到穿着第一官学衣服的学生,还是有些卑微。
那第一官学的学生,都是非富则贵,衣服自然也是一样的。
第二官学五百多学生,家里都是掏不起衣料钱的。
官学也没那么多的银钱,便每个发根绣着第二官学字样的青色发带,男女都一样。
系着发带的第二官学学生,总会被衣着很好的第一官学子弟笑话,说他们穷酸死了,还来念书。
虽然这种时候,只要屺王的手下在,都会帮他们狠狠骂回去。
可少男少女们,还是自卑。
这会即将开学,听着隔壁州的大官也过来,还有指挥使的儿女们也过来。
好像自己的学校,也没那么差吧?
自己应该也没那么差。
大家互相加油打气,终于到了三月二十六。
三月二十六,晴空万里。
第二官学的空地上,学生们按照分好的班级站的整整齐齐。
看着大家齐刷刷的发带,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龚劲松的儿女自然也在这里面。
他儿子龚灿一脸不屑,因为个子高,站在男子五班的最后一个位置。
他妹妹龚旎个子也比同龄人要高,站在女子二班的最后一个位置。
跟哥哥不同,龚旎是有些激动的,她家里虽然请过先生,可她却是第一次有机会来学堂,虽然知道只是哥哥的添头,她也是高兴的。
旁边跟她差不多高的女孩子看着很紧张,唯恐吓到身边的娇小姐。
以往碰到这种情况,这些小姐们的家丁都会让她们赶紧滚开,怎么会站得这么近。
龚旎也没说话,其实她也在紧张。
这种氛围里,只听振奋地鼓声起,让场面一下子静下来。
在场五百八十五名学生。
男子四百五十一名,分为五个班。
女子一百三十四名,分为两个班。
这里一个班的学生确实很多,但等到第二年,学生就会分开,继续科考的分出来,学实用技能的放一起。
到时候人数就会少点。
没办法,新学校刚开,老师们也没经验,都要慢慢来。
每个班自然还是有班主任,跟副班主任。
陶文听了很多玩家们的建议,这些名次都跟上了。
纪岱看着的时候,强忍着,表情才没变化,不然他真的想笑出声啊。
一般班主任是陶家人担任,副班主任则是玩家,也搭配着来。
鼓点声落下,再有礼乐声起。
陶文,几个玩家,陶家几个人先走上前。
接着是陶老先生陶万清跟陶轩民。
他们也微微点头,没想到这场面,竟然有些意思。
后面黑着脸的学政等人也走上前,基本都是秦州第一官学的官员们,脸色同样不好看。
第二官学开设,他们都是抱着笑话的态度,没想管过。
可今日一看,好像跟想象中不同。
再者,就是秦州,益州的州长,刺史们,簇拥着屺王走到最高位。
屺王两侧带着他惯用的白衣军跟黄衣军,站得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