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然有空。
到秦州后,一直好吃好喝,陶文确实没有俸禄,但陶家人的吃喝全都仰仗屺王。
所以屺王吩咐,又怎么会没空。
只是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并不好受。
陶文见到屺王殿下过来,直接行礼之后就逃出家门,筹备官学呢!没时间听父亲唠叨!
陶文父亲陶轩民赶紧道歉,纪岱摆摆手:“他去官学,也是为本王出力。”
说着,陶万清也出门迎接。
两位朝中老臣,一个六十多,一个四十多,如今在偏远之地成了无用之人,谁都会有些丧气。
纪岱让小荣子把手里的卷册拿出来,开口道:“本王最近在整理秦州官员的考核题目,只是细致处却拿不准,今日过来,是想两位帮忙。”
他们两个为官多年,饱读诗书,也做过实际的官职,考核这种事,自然手到擒来。
方才还在训斥陶文不要出风头的陶轩民,这会却有些心动。
陶家人确实闲不下来。
小荣子把卷册递过来,确实大致划了范围。
细致到每个品级,每个官职要考什么,却是还没动。
现在已经是十月份,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始考核,确实要抓紧了。
不管是陶轩民还是陶万清,都有些接下这些事,既是心中痒痒,也是想做些事,
“可我们戴罪之身,如何能做官员考核的题目,若让汴京那边知道。”
后面的话没说。
若让汴京那边知道,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纪岱反而笑:“汴京,距离秦州两千里。”
“说实话,这边跟汴京的消息完全不通,像陶老先生你们在汴京受到的苦楚,我也过了几个月才知晓。”
“想来,那边也是。”
这话让两人眼前一亮。
对啊。
秦州不知汴京,难道汴京就知道秦州了?
承凌国如今才第二世,很多地方并没有完全掌握,西北二十多地就是如此。
也许。
他们被流放到这,反而是自由的。
“退一万步说,便是知道了,难道还能追到秦州来吗。”纪岱笑着道。
这也是他最大的依仗。
在偏远之地,要么小打小闹,汴京都不会计较。
要么做大做强,他们也不敢计较。
甚至,没有中间的选择。
纪岱并未多说,只是继续道:“今日过来,其实还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两位。”
两人疑惑,只听屺王继续说。
纪岱道:“是我母妃的情况,她如今在汴京可好,她信件总是报喜不报忧。若想接她过来,可有什么办法。”
他在秦州已经站稳,是时候按照原主的心愿,把母妃接过来同住。
不止是他,他的十五个手下,也在给家里写信,愿意过来的都会派人去接。
其中接巫新禄妻女的人甚至已经出发。
还有两个玩家也跟着前去,不知道他们这一路又会遇到什么。
但算着时间,快马加鞭,年后就能见到人。
其他人好说,在后宫的母妃却是难题。
陶家人确实知道一些,但也不多。
“先皇的后妃都搬到偏僻的西大殿,皇上生母早亡,所以其他嫔妃并未加封,只是搬了过去。”
其实这事做得也不好看。
毕竟是你父皇的妃子,新人来了,便让她们速速腾位置。
腾位置就罢了,还不给封赏。
想来日子并不好过。
“但想接人,只怕很难。”陶万清继续道,“三皇子,也就是现在的三王爷,封地距离汴京还算近。他请求了好几次,想要接回母妃,但都被拒绝。”
纪岱回想这位三皇兄,他跟自己大皇兄年纪仅差三岁,也是正值壮年。
当年也有机会争皇位的。
更别说三皇兄的母妃在世,跟先皇很有情分。
想来老大跟老三的争斗一直存在,所以不让他接走母妃。
可既然有老三的先例,他这个老十一想接母妃,肯定会被拒绝。
见屺王皱眉,陶万清道:“接人只怕很难,除非能让皇上高兴。不过送些东西,让屺王您的母妃日子好过些,那应当是可以的。”
这样,似乎也行?
他也是晚了一步,想来去年写信,询问是否可以接回母妃,已经让皇上不满。
现在算是知道真正的原因。
纪岱谢过陶万清,开口道:“我必备好金银,还请陶先生指点,送到谁处。”
陶万清本想说自家准备,可想到他家因流放,很多财产都已充公,便是来的路上,也是折损朋友们的金银,也不好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