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皇孙,先帝亲生儿子就只剩下两个,一个当了皇帝,一个在京城百里外当个闲散王爷。其余的宗亲之中,老的老,小的小,还真没这个本事。
所有人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楚云钰。
丞相看着楚宵行没什么表情的脸,叹气道:“陛下,此事还要细细审问,找齐了证据。但北疆之事,刻不容缓。”
“朕知道。”楚宵行把方才写好的圣旨盖好印后丢给福海,踹了一脚还窝囊在地上的大太监,“起来,带人去太医院宣旨。”
福海忙不迭拿着圣旨快步出去。
楚宵行挥手赶人,“都回去吧,瘟疫的事朕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一屋子人呼啦啦全离开了。
除了言纾。
楚宵行坐在椅子上,再度拿起了毛笔。
言纾赶紧上前给他磨墨。
磨了一会,楚宵行写不下去了。他看向言纾不小心沾了墨汁的手,啧了一声,拐着弯尝试挽留,“你还得给朕治疗头疾呢。”
言纾早看见了他圣旨上写的龙飞凤舞的“言纾”二字,笑着说:“放心,药方我都写好了,七日一换,怎么抓药、怎么熬药,我都告诉福祥了。”
楚宵行一声冷哼,“跟他倒是亲密。”
言纾把玉玺递给他,催促他赶紧盖印,接着又道:“等我从北疆回来,陛下的药应该刚好喝完,到时候就不用顾忌什么了。”
可怜又委屈的皇帝陛下到现在还没畅畅快快的吃上一口肉,言纾脸红耳赤的想,其实他有时候也会意动,不过只是稍稍……而已。
楚宵行又是一声冷哼,“朕派暗卫跟着保护你,得空了便去找你。”
言纾推了一下他的脑门,“别闹,你好好待在皇宫里,赶紧把红胭楼的事情处理好,我一回来可是要当皇后的。”
“好。”楚宵行眼睛亮了一下,不再冷着脸,握着言纾的手一起盖下玉玺。
当日,皇帝的圣旨下了一道又一道,差点跑断了诸位公公们的腿。
第113章 古代:医者不自医11
太医院被派去连同言纾在内五名太医,以言纾为首,即日赶往北疆。
又有接了圣旨的朝臣带着人跑遍了京城采购药材,一车车送往边城之地。
还有一道圣旨快马加鞭送往边疆各地,要求他们竭力支援边城的同时,边城附近州县百姓撤离数百米,过往官道只许押送粮草、药材的人马进入。
……
天微微亮时,楚宵行带着诸位朝臣送别言纾等人,言问之和言历春随行在列,护送他们一路向北的是骠骑大将军。
原本楚宵行还想给言纾等人安排马车,毕竟常年不骑马的太医们恐怕吃不了疾行三日的苦。但这个提议被言纾一票否决了,他宁愿路上多停几次休息,也不愿慢慢悠悠晃到北疆,然后等到了地方一群人全都傻眼——来晚了,全死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远离京城,楚宵行拢着袖子低叹一声,再抬眼时又变回了无情的帝王。
他玩味一笑,扬起下巴,“走,都随朕去刑部瞧瞧。”
三天后。
当京城贵胄人人自危之时,言纾等人终于临近黄昏抵达边城。
骠骑大将军吴将军从前头骑着马过来,对言纾拱手道:“大人,到了。李将军派了人来接应我们。”
话落,便有一个穿着盔甲的小兵跑过来,行礼后递给言纾和其他人一人一块干净白布,“几位大人,还请把这白布系在脸上挡住口鼻。”
众人依言照做,在城门口武装完毕后才被小兵带着进了城门。
一进去,随行的太医中有人忍不住出声。
“这……”
言纾视线扫过街道,只见暮云蔼蔼不剩阳光的古街两旁,阴暗的墙根处,躺着坐着,一个接一个的倚满了人。
每一个人听见马蹄踩在地上的声音都会费劲的抬头望过来,灰暗的瞳孔在看见言纾他们身后一车车的木箱之后渐渐透出一丝光来。
言纾听见有人咳嗽着说了声,“朝廷派人来救他们了。”
“这位大人,不可。”带队的小兵忽然下马跑过来拦在言纾身前。
言纾一愣,扭头才发现他师父言问之急匆匆的想要下马。
言问之挥开小兵,“我们是来治病的,你不让我下去看看,我怎么治。让开!”
言历春跟着傻乎乎道:“看病,要问诊。”
“属下知道。”小兵皱着眉唉一声,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被旁人听见似的,“外面的这些,都进入后期治不回来了,耽误就耽误了,将军特地吩咐我带你们先回军营休息一晚。”
“什么叫治不回来了?”言纾拧眉,带头下马,“你跟吴将军把东西送回去,我与诸位大人在此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