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几个人像是有了默契,其中一人提笔开始在宣纸上写下名字。
写完之后,执笔那人道:“这几个人中,仅有一人认识,其他的只知道名字。”
“那就画下来。”刘河又递了张纸给他。
片刻之后,那人便画了一张人像,“我的画工不好,这人像也就有个七八分像吧。”
七八分像已经足够了。
百里子苓立马让刘河安排人去西北查探。
第二日,百里子苓便收到木苏和的书信,他也猜到了赵启与二哥勾结。看完信之后,百里子苓想提笔给木苏和回信,但还未落笔,她又叹了口气。
她心头其实有个疑问,赵启逃出雪狼部,是不是木苏和有意为之。
狼崽子心眼多,她难免不得这样想。
南陈乱了,于周边部族总是有好处的。谁也不想自己的枕榻旁睡着一只大老虎,随时都有可以起来咬上两口。
她放下了笔,出了营帐。
路过老沈头的药垆时,便进去看了一眼。老沈头正熬药,见她来了,便道:“你带回来那人,要他死还是要他活呀?”
百里子苓愣了一下,一时没明白老沈头说的是谁。
“就草原上带回来的那个。”老沈头又道。
“当然是要他活着。要他死,也就不必那么麻烦带回来。他,怎么了?”
“病得不轻,没多少日子活头了。”
百里子苓心头一惊,“怎么回事,他跟我回来的时候,都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没多少活头了。”
“他那是旧疾,在草原那边,不知道那边的大夫用什么法子给他续着命,看着倒是与平常人无异,实则身体快要油尽灯枯了。”
百里子苓转身就往呼延裕住的地方去。
第232章 232、死局(6)
百里子苓也没有多少日子没见呼延裕,却不曾想,人已经变成了这副模样,整张脸都塌了下去,瘦到有些像是换了脸。
“呼延大人,你这......怎么不早说呀?”
一时之间百里子苓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哪知道,呼延裕一笑,“我这条命是卫国公留下的,已然多活了些时日,自是不亏了。”
“可是......”
百里子苓一时无语。这让她如何是好。她把呼延裕带出来,确实是不想让木苏和杀他,毕竟呼延裕可能是木苏和的亲爹,哪有亲儿子杀亲爹。
就算呼延裕不是木苏和亲爹,让他活着但不要留在雪狼部,万一以后雪狼部有变故,呼延裕活着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哪知道现在呼延裕的命要折在她手里。
“国公爷是怕对不住狼王?”呼延裕半倚在床头,用手示意百里子苓坐。
“大人洞察一切,我这点心思,逃不过大人的眼睛。”百里子苓坐了下。
“国公爷仁厚啊!”呼延裕感叹道,“世人皆说国公爷是母夜叉,心狠手辣,我倒是觉得,国公爷最为宽仁。不愿百姓受苦,不愿江山离乱,哪怕是自己受些苦,受些委屈,被世人不解,也从不辩驳,依旧替南陈守卫着山河。”
“大人怕是对我有误解,我这一身杀戮,可没有那么高尚。”百里子苓还从未被人这样夸过,她似乎更习惯别人说她是母夜叉,是狠人,是杀人魔。
“国公爷今日既来了,那我便与国公爷说说我的愚见。赵启谋反,直逼上都,若是别人,只可能站在赵启这一边,不为别的,赵启一路来势汹汹,势如破竹,上都城很难守得住,这种时候除了愚忠的人,不会有人会站上上都城墙,带领着那帮没怎么打过仗的京兵御敌。
但国公爷站在了赵怀那边。不,应该说国公爷站在了皇帝那边,除了皇帝是正统,还因为你知道,如果赵启攻入上都,必然会大开杀戒,南陈朝堂上至少一半的官员都得没命。他得为他母妃以及他的舅舅洪万三报仇。如果是那样,南陈的战争怕就永无停歇。
一直坐山观虎斗的诸王及各地手握兵权的将领,怕是都会以给皇帝报仇为名,再燃战火。你替皇帝守住了上都城,保住了皇帝,就保住了正统。诸王也好,领兵的将领也罢,皆无理由造反。
而且,你了解赵怀,知道他上位之后,不会像赵启那样大开杀戒,他有能力迅速地安定朝堂和整个南陈。确实,赵怀也做到了。
国公爷为的是老百姓不再遭受刀兵之祸,能够安居乐来,南陈的将士不要再自相残杀,能够保住命。你带兵多年,见过太多死亡,也最清楚死亡是什么,更知道死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多痛,所以,你才是最不喜欢打仗,也最见不得死亡的人。所以,我才说国公爷仁厚。”
呼延裕这一大段话中间还停歇了几次,百里子苓并没有插嘴,一直听到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