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翰林院编修的七品官都不做了,跑到这军营里来,跟一帮粗人混在一起,就只为了替你大哥和伯父报仇?”
“国公爷……是疑心我……有别的企图?”沈潜说话有些费劲。
百里子苓觉得这样说话也不是个办法,至少,她没有陆筝那样的耐心,便让人去叫了陆筝过来,把他这眼斜嘴歪的毛病给‘治’了。
“将军,我得去一趟镇子上。刚收到消息,镇子上来了些客人,估计不是什么好事。”陆筝在百里子苓耳边低语。
“好,注意安全。”
陆筝做过土匪,所以某些思维方式也很土匪。
比如,从京城到五河口,一路上都安排了人,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像烽火台一样,不断地消息送到他手里。
八十八寨的兄弟回去了一部分,而留下来的人在百里子苓出京之前就已经提前沿路查探,怕的就是百里子苓上任途中有伏兵。
陆筝的心可谓十分细腻。
所以,刚到五河口那晚,木苏和摸进了百里子苓的房间,别人不知道,但陆筝却知道。
木苏和那日带着胡果儿等人出了关,往草原而去,下边的人也一直盯着。
陆筝急匆匆出了大营,百里子苓想替沈潜解开捆绑的绳索,这才发现,陆筝打的结根本解不开。
“国公爷信我?”沈潜问了一句。
“不信。但,就算是我放了你,你也走不出这里,不信,你可以试试看。”百里子苓抽出剑来,割断了捆绑的绳子,沈潜顿时觉得整个身体都得到了解脱。
他试着走了几步,双腿因为捆绑和站得太久,这一动,只觉得两条腿又酸又麻,果然走不远。
他跌坐到地上,抬头看着百里子苓。
“国公爷,五年前埋羊谷一战,百里老将军和少将军战死,是您带着几百人冲进去,才给南陈的将士杀出了一条血路。我替南陈的将士谢过国公爷。”沈潜想爬起来跪着,却发现现在自己连站起来都不行。
“我不是那么喜欢听好听的。换点词。”百里子苓道。
“伯父与大哥一直在老将军麾下,我呢,虽然在京城职低人微,但一直有替他们留意朝堂上的事。
老将军被朝臣所不喜,不过是他既不接受朝臣的孝敬,也不拉帮结派,有心想拉拢或者是投靠老将军的人,都吃过闭门羹。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吃了闭门羹自然心生怨恨,但凡有机会能落井下石,都不会放过。
皇帝不喜欢老将军,我从前并不知晓。有一次,去御书房给皇上送修好的史稿,听得皇上下朝来正与桑大人议事,言语之间对老将军颇为不满,我才知道君臣之间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和睦。
古往今来,但凡让皇帝不喜的大臣,通常只有两个结局。要嘛,大臣把皇帝换了,要嘛,皇帝把大臣给打发了。
埋羊谷战事之前,皇上连下几道旨意要老将军出击,大家都在议论说什么老将军抗旨不尊,那时候我便在想,这一战就算是胜了,怕是也不得皇上喜欢。
哪知道,这一仗会败得那么惨。若不是国公爷后来带人杀进去,老将军、少将军就算是阵亡了,怕是也会被朝臣用口水再给杀上一回。
我的伯父与大哥也阵亡了,虽说他们从披上甲胄入行伍时便知道,或许有一天会战死沙场。但那一战却处处透着猫腻。
我替伯父和大哥办理完了葬礼之后,便向朝廷告假丁忧回家。但是,没多久,我便收到一封信,信中说我的伯父和大哥之所以会战死,是因为军营里出了叛徒,出了内奸。
他说,如果想知道内奸是谁,便要我混进北方大营,之后他会一步步告诉我怎么做。我的父母早亡,是伯父把我养大的,大哥又待我如亲兄弟,从小就很照顾我。知道他们是被人害死,我自然不能困坐家中,于是,便收拾起包袱混进了北方大营。”
沈潜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知道谁给你送的信吗?”百里子苓摇摇头。
“到了北方大营之后,偶尔也会收到那个人的信,他让我把大营里发生的事,无论大小,皆要报备给他,而他,会给一些当年埋羊谷一战的相关信息。
五年,我用五年的时间拼凑起了当年的真相。我曾想过在军营里对李迁下手,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李迁会突然死在了京城,整个北方大营的局势也瞬间逆转。那一刻,我才知道,一直给我信的人是谁。”沈潜轻笑道。
“扶风王爷,对吗?”百里子苓道。
第142章 142、刀锋(11)
赵怀一直想坐那个位置,百里子苓是知道的。
从前先帝在的时候,赵怀一直不得宠,所以,就算他再优秀,再有能耐,先帝不会多看他一眼,他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