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子苓见过皇上出来,正好遇到候在外面的晋北王赵启。
“百里子苓见过王爷!”她施了一礼。
“将军不必多礼!自桐城一别,五年有余,将军南征北战,颇为辛苦。如今还能在这里遇上将军,赵启也算少了一件憾事。”赵启眉间带笑,温润如玉,虽是亲王,但却没有亲王那高不可攀的气势,说起话来也颇为中听,不像他三哥出口就刺人,句句都尖锐。
“子苓一直对王爷心存感激。当年……”
“将军,旧事不必再提。我会在上都待上一阵,过完了年才会回晋北。将军若是哪日得空了,可到我那园子坐一坐。”
赵启打断了百里子苓的话,这宫中人多口杂,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
百里子苓别过赵启出来,天空有些灰暗,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再遇赵启,还是在如今上都城风云诡谲的时候,她的心头便多了一丝阴霾。
赵启,先帝第九子,生母是瑜贵妃。
赵启还有一个舅舅,曾经的西南提督洪万三。
当年,洪万山谋反,是先帝心头的一根刺。因而,最终受连累的也是瑜贵妃和皇九子赵启。
瑜贵妃当年极受先帝宠爱,也不只一次吹过枕边风,想让先帝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但是,赵启年纪太小,当时只有两岁,既非长,也非嫡,很难说服群臣。更重要的是,当时先帝的身子已不好,他怕自己若是撒手而去,太子年幼,又有一个重兵在手的舅舅,朝廷恐为外戚所左右,所以先帝虽然喜欢赵启,却并未如瑜贵妃所愿。
这一年冬天,先帝的身子越发不好,恐大限将至。当时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劝皇上早立太子,以稳定国本。这时候,太子人选便有两位。以西南提督洪万山为首的官员推举赵启为太子,而另一派官员,则推举先帝长子赵胜为太子。赵胜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从年纪上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太子人选。但是,赵胜天生愚钝,不堪大用,若以赵胜为太子,这南陈的江山还不知道会翻起怎样的波澜。
赵胜和赵启都不是理想人选,先帝也是苦恼了好些日子,最后选定皇五子为储君,也就是现在的皇上。没人知道先帝选择当今皇上的理由,但选定皇五子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洪万山谋反。
第73章 、打人
腊月里的上都已然是冬日里最冷的时候,坐在马车里的木苏和已经在宫门外等了许久。他昨夜得了消息,百里子苓回京,所以,一大早就来这宫门外等着,就是想远远地看她一眼。可是,等了这半日,却不见百里子苓出来。
“公子,咱们已经等了半日,将军是不是已经出宫了?”呼延煊的目光注意着四周,他们这辆马车已经在此停了许久,难免会引人注意。可是他家主子又固执,不见到将军死活不肯走。这会儿,眼看就是午饭时间,“公子,没准皇帝留将军吃午饭呢,咱们要不……”
呼延煊话没说完,就看到打宫里出来一位身穿甲胄的将军,正想回头提醒他家主子,就看见木苏和撩起帘子正看着那人。
是百里子苓!
呼延煊哪怕没有看到脸,但见他家主子的眼神便知道。
百里子苓出来之后一路往大街上去,也无车马相迎,木苏和便让呼延烜驾了马车在后边慢慢跟着。她的身影一直木苏和的视线里,她慢一点,马车便慢一点,她快一点,马车便快一点。不近不远,就那样跟着。
百里子苓终于停下了脚步,后面跟着她的马车是谁?她才刚刚回到京城,连这块地皮都还没有踩热,谁那么不耐烦,这就看她不顺眼了。刚才皇帝找她说话,说的还是户部追讨欠款的事,皇帝的意思是,三个月内就得把欠款追回来,除了兰阳公主出嫁得花银子,西南那边可能也不太平。处处都要花钱,而钱从哪里来?众臣吵吵半日,也无一人主动说还钱,似乎都指着她上门去讨要银子。
她跟皇上要了吴安国,同时还要了桑吉。要吴安国,是因为李迁的推荐。能让李迁主动开口的人,要嘛是真的厉害,要嘛就是对李迁有用。皇上让他追讨户部欠款,这其中还不知道会牵扯多少利益与关系,哪里只是还银子那么简单。有心人借此打压政敌,给对方下绊子,使手段,这都是最好的机会。吴安国,若是真能安邦定国,那便是手中的剑。若是不能,那便是她剑下的亡魂。她,终究还是受了南颇那番话的影响。
至于拉上桑吉,除了他们是生死兄弟,还因为他是桑尚书的儿子,李迁的女婿。既然要搅乱京城这池水,那就越浑越好。
百里子苓稍稍回了下头,那马车并未停下来,而是朝她这边过来。眼看着就到了跟前,百里子苓打量了一眼驾车的呼延煊,她并不识得此人,再看这马车,也无甚特别,她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