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依依在里屋听到了他的声音,暗自道,没想到大双还时时刻刻想着她。
燕母送完鸡蛋回去后,越想越不是滋味。
她叹了一口气,对正在抽烟的燕父说:“我今儿去看了老三家,那过得什么日子啊,小双的衣服破得不成样子了,连半个屁股都露出来。我送了鸡蛋给他们俩,他们也傻乎乎不知道立刻吃,这要是被他娘知道了咋办。”
燕父抽了一口烟,对这个小儿媳妇其实也颇为不满,但他性子淡,平常都不管事的,此刻附和了一句:“是啊,老三媳妇真是不像话。”
还没分家时,三个儿媳里面,老三家的就是最懒的。那个时候燕母还会管管,老三家虽然内心不满,但还会做做样子。如今老三家搬出去了,燕清河又不在家,燕母见他们日子过成这般,真是操心。
“可不是嘛,你说老三媳妇自己荒唐就罢了,我那两个孙孙怎么办,她倒是天天打扮得妥妥帖帖的,又不肯干活。我上次去的时候,小双居然在自己做饭,灶台这么高,要是他被开水烫了怎么办?我今天送去的鸡蛋,不知道有没有被老三媳妇发现,肯定被她偷吃了。”燕母越想越不满。
“娘,你不要担心,你看三弟妹也把孩子养的好好的。”燕大嫂说道。
这几个媳妇中,燕母最满意得就是她,不仅懂事,还勤快,她大儿子能娶到这样的媳妇,是他的福分。
只是燕母一想到小的那家,嘴角就垮了下来,“你说老三家的不种地,也不养鸡鸭,靠什么生活啊。”
燕母心里还真有担忧,挺怕她孙孙饿死的,要不是已经分家了,她现在又和老大家住在一起,真想把两奶娃接过来。
燕母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燕清河又不在家,老三家没有一个男人来照看怎么行。偏偏主人翁没有一点自觉,她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村里其他的男人又喜欢看她,有不少爱嚼舌根的村妇都在背后议论她。
有的话传到燕母耳中,让她气愤不已。但主人公毫不在意,依旧过着自己喜欢的小日子。
她的那两个小孙孙啊,摊上这么一个娘亲真是可怜。
“娘,你忘了,朝廷之前不是给了三弟一笔钱吗?三弟媳是不缺钱的。”燕大嫂说道。
燕母一想到这事,就觉得对不住云依依。三个儿子都是她的肉,哪个去她都舍不得啊,但是当年大媳妇怀孕了,老大离不开,再说老大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怎么能走。老二刚好摔断了腿,正在养伤,也走不了。
老三这时候提出自己主动参军,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啊。这些年来,燕母虽然对云依依看不上,但却一直容忍她的行为,也是心虚。
燕母也知道她有钱,这村里开支不大,平时都吃自己家种的菜。
但老三媳妇没种地啊,她这么个花法,不是坐吃山空吗?再多也不够她花啊。
燕母觉得老三媳妇再这么下去,估计不出明年,就把那笔钱花光了。
要是燕母知道云依依只剩下几个铜板,估计会被气死。
燕母说:“再多的钱也不够她挥霍,我听说上次她还给同村的人买菜呢。”
第11章 燕大嫂
燕母觉得这叫个什么事儿啊,每家每户都有地,虽然种的粮食不多,遇到收成好的时候,也勉强只够自家吃,但也没人能够阔绰到去买菜。
主人公可以说开了先例了。
“要不,我给弟媳送点菜去吧,她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娃也挺不容易的。”燕大嫂笑了下。低着头时,却咬了一下嘴唇。
燕母看了她一眼,哪有不知道她心事的,“你也别怪我今天拿了两个鸡蛋给他们,她再怎么混账,但那也是我的孙孙。我总不能看到他们俩饿死。”
燕家最勤快就是老大和燕母了,老大虽然为人老实憨厚,但有一身力气,干起活非常卖力。而燕母虽然被老大家养着,但她还硬朗,养鸡养猪,上山割猪草捡柴都没有问题,在这个家里是说的上话的。
家里那两只会下蛋的老母鸡就是她一手养大的。
燕大嫂的笑容僵了僵:“儿媳晓得了。”
燕母不想和她因为小事心存芥蒂,便说:“你从瓦罐里拿几个鸡蛋吧,晚上煮了给燕源他们几个吃。”
燕大嫂立刻道:“没事,鸡蛋先存着吧。”
“存着做什么,你看两个孩子多瘦啊。”燕母道。
燕大嫂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七岁了,小女儿才一岁,话都不会说,只会啊啊的。
这个年头,谁家都缺粮食。这是由于粮食产量的确不高。就连养鸡鸭也是困难的,因为各种疾病肆虐,鸡鸭的存活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