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阆也当去,骑着马走在最前头,一行人口多,遮遮掩掩的有些望不见他的影,白池只得将脑袋伸出去瞭望。
妙真以为她是在看路,一把拉她坐好,“你这样仰着头看,山路又颠,仔细闪着脖子。”
白池丢下窗帘子,微红着脸,“今日天好,这路上的藿香花开得也好。”
“是么?”妙真坐到她那头掀了帘子望,正望见远有良田,近有细溪,两岸也是些郁郁青青的树木。她想起那夜走失的地方,笑道:“这地方我像是来过。”
“怎么没来过,我们到卢安寺上香都是走的这条道。”
“不是,我是说我上回在周家跑失,好像就是跑到了这里。”
白池好笑,“那是嘉善县啊我的姑娘。城外多的是这样的地方,没什么特别的,你是认错了。”
妙真看她一眼,悻悻放下那片蜜合色的帘子。那地方是没什么特别,随处可见那样的溪那样的树,可妙真就是固执地认为有一点“特别”。
她说不清,索性绝口不提。
这时候,安阆的马行到车旁喊了声“大妹妹”。妙真将窗帘子又掀开,看见他不知哪里摘了两个小桃子递进来,一人一个,“渴不渴?吃这个。”
白池伸手去接,望着他笑,“这是野桃子,安大爷哪里弄来的?”
“就长在道旁,我随手就摘了。要是人家种的,我还不敢摘,摘了岂不是偷盗?你还认得出这是野桃子?”
“怎么不认得,有一年我同与我娘到山上上坟,也摘来吃过。”
安阆骑在马上,温柔地回笑,“我那年去拜先生,可恨没有礼,只好在路边摘了些野桃野李包起来送去。也亏得先生不弃嫌。”
两人正在这里忆苦,妙真已将那桃子咬了一口,旋即丢出去,直瘪着嘴咂舌,“我的天,酸得要死,谁吃得下?”说着将白池手里的桃也抢来丢了,“别吃了,简直酸倒牙。”
白池空握着手,尴尬地看了安阆一眼,安阆也是苦笑着看了她一眼。
只妙真不觉,还嘱咐安阆,“表哥,可不要随便吃路旁的东西,仔细吃坏肚子。我就常吃坏肚子。”
安阆笑道:“大妹妹肠胃娇嫩。我们不防,我们是吃惯了苦的。”
这“我们”是谁妙真倒未留心,只听出他这话有丝酸讽之意。
曾太太私下里不少对她叮嘱过,说安阆家道中落,寒微出身,吃了不少苦头。又承着尤老爷的恩情。做男人的是靠老丈人扶植,在他必定有些难堪。日后成了亲,要收敛些大小姐的脾气,不要常挑吃拣穿,以免夫妻嫌隙。
妙真做小姐做得登峰造极,做“状元夫人”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她犹记得这些为妻之道,有些不情愿地低下眼赔不是,“我不是这意思,表哥又多心。”
“是大妹妹多心,我没生气。”安阆笑了笑,又看白池一眼道:“天气热,一会下车还得步行一段,当心中暑。”
妙真只当是对她的温柔嘱咐,又抬起笑脸,“你骑在马上也要当心。”
安阆笑着没应答,脚踢马腹,自行前去了。
一时又只得妙真白池二人安静坐在车内。白池看见她的笑脸,一半为她涌上些酸楚,一半又为自己涌起些欢喜。
可笑妙真还在那里自说自话,“表哥比前两年懂得体贴人了,头些年是个书呆子,只晓得埋头读书。”
白池微笑着,“人总是要长大的呀。”
妙真一把把她胳膊挽住,“依我说还是不长大的好。可幸你与花信是永远跟着我的,要叫我一个人嫁去常州,只怕要寂寞死了。”
她这样说着,心想还要加上个良恭跟着去才好。越想越有些欢喜,被太阳晒得眯起眼睛,对未来满是幸福的笃定。
然而世事无常,既定的未来早在悄然中变了方向。
这变化是潜移默化的,犹如这炎日不知什么时候就挂到了当头。良恭那点变化也是随着太阳走,不知不觉地已换了最初的念头。
打尤府出来,他先回去看了姑妈一眼,又匆匆忙忙往严癞头家里来了。进门已是衣衫半湿,额前散了几缕头发,滴着汗。
严癞头就在院中劈柴,光着膀子背着身在那里,同样是挥汗如雨。良恭在后头站定须臾,才走去将他肩拍了下,“我有事问你。”
严癞头揩了汗与他坐下,“你可算得空回来了,怎么样,那位安大爷到了嘉兴了?”
“先不提这个。我只问你,我们说得好好的,将历大官人的定钱退还给于三,怎么你又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