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红糖汁浸润熬煮成了枣红色的藕,被片成数片,放在长条白瓷盘里,稍有间隙地码放得很整齐,藕孔中塞满了糯米。
莹润的红糖在藕片上挂汁,整体看上去晶莹剔透的,上面还撒了细碎的桂花,淡黄色和深红色相互映衬,格外好看。
言若卿先是夹了一筷子藕片,上面的挂汁还稍微粘腻地拉扯了一下。
她本以为藕片吃起来应该是脆脆的,入口却发现跟自己的预想不一样。
藕片的质地像是紫薯泥一样柔软,口感清爽而多汁,每嚼一下,都有红糖汁溢出来。
那红糖汁的甜度和浓稠度也很合适,清甜的味道和藕片本身的鲜爽相得益彰,吃着不腻,只觉得舌头被汤汁滋润了。
“这质地真是对老年人友好啊。”
言若卿叹道,又咬了一口,那糯米从藕孔中释放出来,软软黏黏的,很像八宝饭。
糯唧唧的口感,每嚼一下都会有糯米的清香释放出来,连带着红糖汁的甜蜜,吃得人心里舒爽。
言若卿又吃了一片,舔舔嘴唇,筷子伸向松鼠鲑鱼。
夹下一块鱼肉送入口中,“咔滋咔滋”,炸脆的外壳带着细小的声音爆开,那外壳的最外层有点被番茄汁泡软了,味道反而更好。
“我还以为外壳会很干硬呢,没想到炸得这么恰到好处。”
炸货的外壳很容易变得像磨牙棒一样硬,可这外壳,炸得刚刚好,脆得让人想不住咀嚼,又并不会硬到咯牙。
柔软的鱼肉在唇齿间流动、破碎,鱼肉清淡的香气和脆壳里的咸香、番茄汁里的甜爽结合在一起,味道一点儿也不寡淡。
“果然没刺,真好吃啊。”
言若卿吃东西很秀气,她把鱼肉夹成小块,左手拿勺,右手用筷子将鱼肉放到勺子里,慢慢送入口中。
吃完一口,也是细细品味完,才吃下一口。
鱼肉吃了四分之一,言若卿又将筷子伸向黄瓜拌皮蛋。
那黄瓜有点被酱汁浸润,青色里染上淡淡的棕色,嚼上一口,脆生生水嫩嫩的。
不仅有黄瓜本身的多汁清爽,还有鲜爽的酱香味道,嚼得让人停不下来。
言若卿吃了好几块黄瓜,才终于夹了一块皮蛋。
可那皮蛋光光滑滑,刚被筷子触碰到就开始打转,言若卿夹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夹起来。
“诶......诶......哎呦,这皮蛋怎么这么调皮呢?”
言若卿将筷子勺子一起用上,才终于将那皮蛋夹起来。
皮蛋的蛋清部分,咸味比较淡,口感又滑又弹,像是布丁一样,不过吃起来要一口咬住,否则就会在勺子里各种打转。
相比之下,皮蛋的心儿味道更重更香浓。
皮蛋心儿整体绵密,咸香十足,在舌头上推开,稍有粉质感,微甜中带着少许酒一样的发酵刺激感。
最绝的是那一点点流心,富含水分,质感软软滑滑,酱香浓厚,香到舌尖都震颤。
整块皮蛋吃下去,实在是舒服得很,回味无穷。
言若卿又低下头吃了一口米饭,米饭软而微黏,米香气息很足,吃着饱腹感强,味道又让人踏实。
“每道菜都很好吃,都怪我胃太小吃不下,菜点得有点多了。”桌上的菜才吃了一半,言若卿就有点饱了,她准备看会儿书,一会儿再接着吃。
一本书渐渐看到了最后,一张折了几折的薄纸掉了出来。
“咦,这是什么?”
言若卿好奇地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封信。
“尊敬的笔友,你好。”言若卿默读着第一句,觉得有点意思,没想到这个年月,竟然还有人交笔友、写信。
那信的大致内容,说的是写信人给这位笔友挑选了一本好书,希望笔友看完之后可以给他/她回信,交流读书感悟。
整封信的字体都格外工整,还带着笔锋,一看就能推测出写信人练过书法,写的时候也很用心。
落款是林文竹。
“有人帮自己筛选好书,这是多用心多有意义的一件事啊,而且能找到人分享读书感悟,获得灵魂的共鸣,可太难得了!”言若卿激动起来。
但她很快意识到,这本书连同这封信,已经被它的主人——那个笔友——给卖掉了。
“那这位林文竹先生或是女士,岂不是收不到回信了?”言若卿想想,有些遗憾。
她往后翻了几页,又发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信封。
信封的字迹和信的字迹一模一样,上面写了收信人和寄信人地址。
言若卿突然有种写信的冲动,她一开始想给“笔友”写,劝他/她珍惜分享书籍的人。
可她转念一想,如果这位笔友真的重视这本书、这个人,也不会连书都没看几页,就直接卖掉,连信也忘了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