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翻译官(28)

作者:四担白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所以慈善院里就有一副令人哭笑不得场景。

等候我们救助的大多数是那些懒得动弹的流氓乞丐,求药的也不全是抓不起药的贫民而是有钱舍不得掏的葛朗台。

流氓乞丐懒洋洋地窝在墙角里晒太阳,像指挥自家佣人一般指挥着我们盛饭加菜,而‘葛朗台们’则揪着罗怀中的衣袖不依不挠地追问:“怎么就给这么点药,你们耶稣老爷这么小气啊?”

还好,这里的孩子们还是天真烂漫的,也是懂得感恩的,吃完饭,就很乖很听话。

我们把画册发给他们,郎世宁坐在孩子们中间,温柔地讲着圣经中的故事,我坐在他身边,和孩子们听得一样认真。

虽然这些故事早在船上的时候,就听了好多遍,可他讲故事的时候那种平和的声音,安详的神态,总给人一种平淡幸福的感觉。

戴唯德的方法更妙,他教孩子们唱圣歌。众所周知,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也是流传最快的,想一想,如果满大街的孩子都唱圣歌,谁还不知道仁慈的耶稣?

只可惜他唱的是英语,我打算回去钻研钻研,将歌词翻译成简单易记的汉语。

下午我们回到东堂用过午饭之后,小憩了一下,然后接着要去中国教友家里讲经,查访他们近来的心灵感悟,刚要出发,安东尼回来了。

他满面红光,十分热情地同我们打招呼,然后告诉我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在近几天,皇帝陛下很可能会接见我们!

第18章

公元1715年 1月30日康熙五十三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小雪

如我所料,我们和安东尼的协商没有任何结果,他向我们保证,我们担心的事情绝不会发生,因为十四贝勒是皇帝最喜欢的儿子,皇帝对他的宠爱人尽皆知。

“秋,你不要多想,我让你住进贝勒府,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你。你们刚来,我不想让你们受惊吓才没有说,其实有很多老百姓把我们这些洋人当成魔鬼,东堂经常有人放火、投毒,我们的传教士出门也经常受到攻击。你是个柔弱的女孩子,又是教廷派来的,我必须保证你的安全。在这里,只有十四贝勒能震慑那些愚民和暴徒。”

这些话戳中了郎世宁的痛点。

作为一个外邦人,从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提心吊胆。世界各地的传教活动都层付出鲜血和人命,若在其他小国发生这种事,教廷可以向当地政府施压,甚至出兵震慑。可在庞大强盛的大清面前,教廷只能忍气吞声。换言之,这片土地充满机会,也充满危险,除了信仰,没有人能给他们安全感。

依附于一个皇子,对于传教士而言,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于是我又回到了十四贝勒家。

夜里想着要受到皇帝召见,兴奋得一夜未眠。到了天光发亮时,刚有些朦胧睡意,院外突然喧闹起来,我起身看表,才刚过了凌晨四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不禁有些紧张,扯着嗓子喊赵嬷嬷。

喊了好几声,赵嬷嬷也没有应,我只好披衣下床,亲自出门去看。

却见两人正往我门上挂灯笼,而外面还有好多人手持灯笼走来走去,不时传来嬉笑催促的声音,好生热闹。

大红的灯笼在寒冷而萧索的冬夜里显得格外喜庆和温暖,两个小太监一个踩着凳子挂,一个在下面指挥方位,见我出来,连忙打千行礼,毕恭毕敬地唤声姑娘。

我不自在地闪到一旁,赶紧说:“你们快起,不必向我行礼。”

“那可不行,您可是贝勒爷的客人呐!”他们恭恭敬敬地说。

我忽然想起昨天早上离开贝勒府的时候,给贝勒爷行的那个不伦不类的礼来。他这个人随性洒脱,对西洋来的我十分包容。可我要是在皇帝面前也这样,就有点不知死活了。必须得在他召见我们之前,好好熟悉一下面圣的注意事项和礼仪。

“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大半夜的为什么要挂灯笼啊?”我瞅着外面忙忙碌碌地人们,问其中一个小太监。

他躬身答道:“今个儿是腊八,福晋们早早起来带着嬷嬷们做腊八粥呢。一会儿做好了粥,要趁早朝之前送进宫里去给皇上和娘娘们品尝,然后给每个亲王贝勒府里送一份,最后分给府里的福晋们和下人们。挂灯笼是给那些来送粥的人照路的。”

“这么复杂,福晋们好辛苦。”我点点头,默默感叹:即便贵为皇子的老婆,也要为了孝道和人情来往辛苦早起做粥,真不容易啊。

我看他们手上还拿着几盏灯笼,便玩笑道:“是不是多挂几盏,来送粥的人就会多一些?”

小太监笑道:“没有这样的讲究的,福晋说,每个院门前都挂两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