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玲跟着点点头,不解地看着我。
方铭好奇得将文章夺过去,“我看看!”
小跟班则看向雍亲王。
雍亲王只管看文,不掺和我们的讨论。
“严大人,梁大人,您二位的观点,以当下的价值观评判没有任何问题。可我既然有这个机会办征文比赛,并且受到这么多人关注,就有责任输出一些我认为更超前的,更值得思考的东西,来启迪大众。两人大人先别生气,听我说完。我不是在自夸,因为原著不是我写的,是英国一个叫简的女作家。
原著中,达西出身高贵,傲慢与生俱来,但他从没以金钱和地位羞辱别人,相反,他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帮助过很多人。即便被帮助过的人反咬一口,也为了保守别人的秘密宁可蒙冤。
他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却因为身份悬殊,始终克制守礼,在决定娶她之前,从没给她造成困惑,更不要说强人所难。直到这种情感强烈到无法阻挡,他才去表白,请求伊丽莎白成为他的妻子,与他共享财富和荣耀。这个决定是理智和情感充分角逐后产生的,充分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对伊丽莎白的尊重。
他喜欢伊丽莎,不只是因为相貌,而是她的活力、聪慧,与众不同的思想。这说明他想要的,不只是一个贤内助,更是与他共享人生旅程的灵魂伴侣。他没有把女人当成附属品。
正是因为一步步发现了这些美好品质,伊莉莎白才打破偏见。这个形象,也成了新时代完美男人的代表,现实中的男人会向他学习,学着积极上进努力获取财富,善良可靠,尊重女性。
你们应该知道,这种榜样力量对整个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我希望参赛者写出一个足以成为榜样的达西。让他靠个人魅力,而不是死缠烂打,赢得美人归。
再来说伊丽莎白,我不赞同参赛者把她的沦陷总结为‘好女怕郞缠’,这样的故事太俗套了,会让人完全忽略女主人公的魅力。而且因感动而嫁人,结婚后发现他人品很差怎么办?这种头脑发热的行为要不得!
能让达西放下傲慢,卑微求娶的女人,绝不是泛泛之辈。
我希望参赛者写出一个魅力十足的伊丽莎白。
敢问两位大人,美丽贞烈,可以让顶级贵公子打破门第观念,娶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为正妻吗?”
严三思不理我。
梁超哂笑道:“当然不能。除非她是武曌。”
屋里的人都笑起来。
“对嘛!所以,这篇文被我叉掉了。他既没写出男女主人公的魅力,对社会价值观也没有正确引导作用,留它作甚?”
晓玲好奇道:“那原著的伊丽莎白是什么样的?她是女皇这样的人吗?”
闻言,所有人都看向我。
除了雍亲王。他好像看入迷了。
我摇摇头道:“不,她只一个被困在乡下的小姑娘。不过她博学多识,幽默风趣,富有正义感,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倔强独立的个性。
在原著中,达西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在千篇一律的附和声中说出了勇敢独到的见解。
而她因为达西先生的傲慢无礼,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第一次情难自禁的求婚,也正是因为坚守立场,不被财富地位所蒙蔽。
这一点,似乎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女性角色‘不嫌贫爱富’的气节,但万万不能理解为气节。
因为她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遵从自然,遵从自己,而不是外界对女性的要求。这种松弛感,是难能可贵的,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风。”
我和他们讲了讲整个故事的梗概。
方铭叹道:“写出达西容易,写出你想要的伊丽莎白很难。中国不会有这样的女子,你让作者如何描绘?”
晓玲道:“从前没有,现在有了!”
方铭不明所以,梁超却听懂了,严三思也听懂了,嘟囔道:“我就说这个故事怎么这么眼熟,这不是十四爷和……”
“达西可靠吗?”一直沉默的雍亲王忽然打断他。
我们都一愣。
他头也不抬,依旧在读,状似随意地问:“你把他形容的这么完美,他能爱伊丽莎白几年?”
呃……这是那晚关于贵妃之争的延续吗?怎么到现在还想驳倒我啊!
我硬着头皮道:“在书里,自然是一生只爱一个人,放在现实中应该不可靠吧……这本书的作者,终身未婚。”
他微微抬头,冷漠地看着我:“那就不要把他写的太好,以免女子看了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