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次对抗可谓腥风血雨精彩纷呈,给老百姓提供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我又发起了挑战,而且把剑抵到了文人鼻尖上,他们自然很期待文人的反应。
外人不知道的是,打了两次败仗后,文人集团已经开始悄悄分裂。
个别文官的女儿趁夜拜访我,与我彻夜长谈。短短一周,我就见了七八个。不过现在她们还很小心,只有一两个透露了具体身份。
这些饱读诗书的真才女告诉我,其实中国古代女人的地位并不低。商朝有女将军,汉朝有掌权太后,唐朝有女皇,女人既有发挥才能的机会,也可以凭真才实干得到广泛认可。
从宋朝之后,文人开始大肆打压女人。真正原因,并非是看女人不顺眼,而是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为的是打压外戚,限制皇权。
在此之前,科举制度衍生出的文官集团逐渐取代了汉唐时期的世家大族,成为和宦官、外戚三足鼎立的政治势力。
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文官集团便开始从自己最擅长的文化层面打压外戚和宦官,宦官在大清毫无存在感,文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单说外戚,所谓的外戚其实就是和皇帝有了姻亲,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嫁给了皇帝的女人。
皇帝可以通过重用岳父、大舅哥、小舅子等外戚,来培植新势力制衡文官。
这一招,汉武帝和唐玄宗都玩得炉火纯青。曾在康熙朝占半壁江山的佟家就是外戚。
眼看外戚成为皇权的护法神龙,文官们便开始酝酿如何斩掉皇权的左膀右臂。
脆弱的女人就是他们选中的突破口。他们利用手中的笔,在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身边树立一个祸国殃民的女性形象,比如商纣王身边的妲己,周幽王身边的褒姒。从而给皇帝洗脑:亡国都是从宠爱女人、宠信外戚开始!
为了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明朝文人还特意编写了流传至今的《封神演义》。
就这样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被文人集团一股脑地推到了女人身上,于是一场针对女性地位的打压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一直到今天,女人还活在他们编织牢笼里。
我,不仅跳出牢笼走上朝堂,还牢牢牵制住了最有潜力的皇位继承人。如果十四当上了皇帝,可想,我就是下一个迫害比干的妲己!
所以这场对抗没有休止。除非我死。
她们一方面敬佩我的勇气,另一方面充满担忧,委婉劝我远离京城。
我听了这些,反而定下心来。
还以为我的后盾只有雍亲王,原来真正的底牌是皇上。
不过风口浪尖,低调为妙。
今天《奥赛罗》正式公演,我在家老实窝着,没去抢九贝勒的风头,只听陈付氏说现场非常火爆。
叶兰偷偷告诉我,皇上和诚亲王也微服到场了。爷俩看得非常投入,只是对剧情的理解不太一致。两人讨论得非常热烈,说到激奋处,还摔了茶杯。
为此,诚亲王丢了亲王封号,被降为郡王。
她们说,因为看戏丢爵位,诚亲王可太冤了。
是啊,不仅冤,还很荒谬。
康熙这辈子擒鳌拜,除三藩,定北疆,沉稳老练,从没和‘冲动’二字挨过边儿,岂会因为一场戏剧,就褫夺亲王封号。
诚亲王,哼!
张廷枢被罢官两年后复启,就是他引荐去刑部任职的。
我这桩案子,他参与得恐怕不浅呢。
皇上这样处理,终究是顾及皇家颜面,不想深究了,但三爷的‘立长’梦恐怕破碎了。
是了。朝中有一部分人抱着不立嫡就立长的观念,大阿哥,二阿哥被全禁后,只有他最年长!
就算他没野心,被人一撺掇,也难免滋生对权力的渴望。
他就是八爷和雍亲王联手围猎的对象吧……
可惜八爷还是背靠雍亲王,维持住了中庸立场。坏人都让我领导当了!
公演结束后,查良杰拿着账本来找我,当天净赚了五千多两,是平时演出的十七倍!可谓一炮打响。
按照我和广和戏院签的合同,其中三成,扣除百分之五的管理费后,将进入玄宜基金的账户。
当然,得按月结。
这不是众筹来的善款,所以无需十七家会员签字才能支用,我自己可以全权支配。
当初我把账户开在晋银票号,就是因为各种天灾多发生在京城之外,而这家票号的分号遍布全国主要城市,在外地想用钱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