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翻译官(19)

作者:四担白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宣武门内有个礼拜堂,是顺治七年的时候,德国人汤若望改造的西洋建筑,北京人称之为南堂。

南堂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很高,三个屋顶上都树立着十字架,所以在外城低矮的建筑群里十分突出,几里外就能看到。

由于葡萄牙传教部下属的教堂是东堂,所以我们没有在南堂多做停留,只是和主任司铎碰了个面,就离开了。

不久,我们通过地安门,进入皇城。皇城内居住的多是在紫禁城内工作的官员,他们地位显赫,讲究排场,府邸自然建造地奢华气派,相应的,皇城内的道路全由整齐的青砖铺就,宽敞而平整。

经过几座尤为宏伟华丽的建筑前时,朱大人热心地问我们介绍,这是某大学士的府邸,里面有什么什么,那是某尚书的府邸,有几个假山几个池子,如数家珍,八成没少往这里跑。

我心里暗笑,但这样一个没有架子,率真可爱的官员,叫人讨厌不起来。

反正郎世宁对他的话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兴趣,听得十分认真,还随时做笔记,并不停称赞他讲述得精彩。

我倒是没有多少心思仔细听,分了七八分神想着日后的生活,带着期盼,又有几分忐忑。

谁知道,康熙皇帝对新到的这些传教士有什么安排呢,万一用不着我这个翻译官,那我以后靠什么生存呢?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我的行为和思想会不会受到挑战和排斥呢?如果能够顺利安定下来,我又该如何权衡本土利益和宗教利益?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马车渐渐慢下来,刚一停稳,杜德美的大脑袋就钻进车厢来,他调皮地做了个鬼脸,用葡萄牙语嚷嚷道:“秋,郎,你们终于来了!郎,你的病已经好了吧?”

郎世宁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是的,我的兄弟。”

杜德美看到小金毛,立刻揉着它的脑袋说:“嗨,朋友,差点把你忘了,你好吗?”

小金毛一路上受我和郎世宁的冷遇,这下终于找到稀罕它的熟人,立刻拼命挣脱了朱大人的魔爪,热情地的投到杜德美怀里,使劲儿撒娇。

杜德美几乎抱不住它。

我说:“这小东西最会粘人了,你可不能惯着它,要不然以后就是块牛皮糖,扒都扒下来。”

杜德美笑道:“那我就天天带着它呗。”

“行,你说的!到时候烦的抓狂了,可别求我!”

朱大人左看看又看看,郁闷极了,凑近我,小声道:“秋官,你们嘀嘀咕咕什么呀?”

“哦,没什么,就是问好而已。”这个朱大人还真是好奇心强不输于我啊!

东堂是一座意大利式建筑,坐东朝西,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三座十字架,正面开三个门,两侧各有旁门。堂内18根圆形砖柱支撑,柱础为方形,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正面悬有‘庇民大德包中外,尚父宏勋冠古今’的对联,上方有‘惠我东方’字样。

安东尼是东堂的主任司铎,也是天主教北京传教部的负责人。他也是意大利人,来自米兰,已经在中国待了三十多年了。他六十多岁,头发胡子都很浓密,个子特别高,也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那种体型,但与罗怀中不同,他的眼神非常仁慈,语气特别轻柔,就像自家长辈一般和蔼。

令人微感遗憾的是,东堂的其他的传教士,包括两名主日弥撒和四名平日弥撒,日常都讲葡萄牙语,汉语说得非常不熟练,简直还不如我的几个学生!(起码,我们从到达澳门的那一天起,任何方面的沟通都用汉语!)

我想正因为沟通不善,他们的传教事业才进展缓慢,以至于葡萄牙教廷对他们非常不满,安排我分担安东尼的工作,插手北京的传教活动。

安东尼应该早就知道这一决定,对我却没有任何敌意,热心地为我介绍北京。

很显然,他对我的了解完全来自葡萄牙教廷给予的资料,以为我从小就在葡萄牙长大!

这份资料甚至连我自己都没见过,只是在罗怀中为澳门总督和各地官员介绍我的时候听过几次。

安东尼没有接受中国人为远方来客接风洗尘的习惯,聊了几句后,他建议我们先休整一天,第二天再为我们介绍工作。

郎世宁被杜德美带去内堂,我正要跟去,安东尼把我拦住。

小金毛还是很忠诚的,见我没有跟上去,从杜德美怀里跳出来,又粘上我。

“哦,秋,忘了告诉你了。虽然你是教廷特派的翻译官,但你毕竟是女子,我想你对中国的礼教一定有所了解,我和其他教堂的几位负责人商量过,一致认为你不太适合住在东堂,希望你能理解。”安东尼带着歉意的微笑,十分诚恳地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