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二爷,三爷,二叔,三叔!”
一进屋子,就看到坐在床沿的三位长辈。沈春花先跟他们打招呼,随即才看向坐在沙发上的二叔,三叔。
可能感觉这样的场合重要,她的二婶三婶都没有让进来,甚至连他们的儿子女儿现在也不在这里。
现在整个北房的主卧室,也就她跟赵麟,以及原先的五人。
“春花,你进来先跟赵麟一起坐下。我已经叫人去找账房,趁着我们大家都在,我们就做主给你们把家分一下。顺便再给你们算算,最近这两档事情的具体花销和具体结余。”
“对,稍微坐着等一下就好。”
见他们进来了,家里的三位老人,老二点着头。其他两人有人在解释,也有人迅速招呼沈春花和赵麟坐下。
“嗯,知道了。”
沈春花做出乖巧懂事的模样,等赵麟给她递过来一个靠背的大凳子后。沈春花就跟对方一样,把凳子放在大火炉的旁边。
她一坐下,大家就都继续安静下来。
刚才去山上烧纸时,大家大部分人的孝帽和孝衣都已经烧掉了。
因为村民还有一个烧七仪式,就是老人去世的前七天他们每天下午都要不间断的去老人的坟头烧纸和送饭。等过头七,他们还要继续烧纸,还要再过二七,三七,四七,五七等。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不用天天的烧,改成两三天一次就好了。等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了,整个做七仪式才真正结束。他们才会在最后七七的那天,最后烧完纸和孝衣。所以现在也就未来负责烧纸和烧七的沈春花和赵麟,身上的孝衣孝帽是没有烧的。
大家安静的等了一下,等村子的两个副队长也就这次的记账先生沈长平和库房先生沈建国都到场后。
等两个队长翻开他们的记录本子,大家所有人就坐着茶几边了。
甚至连沈春花和赵麟,都被家里三位长辈招呼着坐到最前面了。
“这次刚开始办喜事,所有我们最开始的花销,都是我们一笔一笔找老爷子和赵麟要的。那个时候钱,我们没有登记,也没有登记的必要了。”
沈家村上一辈,所有识字读过书的,现在几乎都在这里。
沈大林参军后改名字叫正林,他本来应该是沈家这一辈最有成就的人。但无奈刀剑无眼世事无常,等上战场后,他就再也没有走下来。
沈大林的上面还有好几个堂哥,其中就有大爷家里的沈长平和三爷家的沈建国。他们两人,就是为数不多念过几年书会写字算数的人。所以没能走出村子的这两人,就成为村子队长的接班人,也就是村长和沈家未来族长的接班人。
大家坐在一起了,平时办事特别公正的沈长平就拿着自己手上的帐蒲本子认真的读着。
因为沈家办完这两次事情后,等以后别人再办喜事或者丧事,他们是要回礼。到时回礼,就是按照这两个本子回的。所以现在那两个礼簿本子,所有的事情都是记得特别清楚。
“刚开始我这里是没有花销的,我这里是从收第一次礼开始记的。所有枕头被套红绸子,以及送暖壶,水盆,痰盂,锅和毛毯这些,我都没有算。这些都是给人家小两口的,我感觉不应该算,这个可以吧?”
说话的沈长平,看向了沙发角落里的沈二林和沈三林。
“可以!”
“这个应该的!”
两兄弟的没有异议的点了头。
见他们不反对,沈长平拿着账本继续总结起来。
总的来说,这次收礼钱,婚礼他一共收了154块。等后来办葬礼时,从他这里出去了98块,但回头的时候又收到了197块。
“后来收的礼钱多,那是因为过来的人多。大家知道的四叔他人好,这些年受到他帮助的人特别多。这些人,你办喜事,他可能嫌麻烦,也可能害怕出那五毛一块的礼钱,干脆就不过来了。但后面办丧事,却是怎么都想走一趟,所有才过来的多,收的钱也多。”
沈建国这次在沈春花家做了收礼员,也就是后面丧事上的小库管。
办丧事时间久,会有人偷偷摸摸拿肉、冰糖、砖茶、甚至馒头花卷那些。甚至有人连办丧事的蜡烛,香和白布黑布都偷偷的拿回家。他这边就是负责守着这些东西,不让别人偷拿乱用的。
他稍微跟略带疑惑的沈春花和赵麟说了一下。
随即大家就继续,一起看起了,现场打起算盘的沈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