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当其它人问起到底出了什么事的时候,曾思故把这首诗拿了过去,长叹道:“便在诗中了。”
看到的人,无不沉默。
但这首诗,仍旧以瘟疫一般的速度,迅速的流传起来。
唐时锦看到之后,只觉得心都被揪的疼了起来,看了一半就忍不住拍在桌上,接连三回,才能看完。
从国事上来说,让桃成蹊去,绝对是最最最英明的决定,因为他真的能以手中之笔,叫人“感同身受”、“有如目见”,甚至可以说超过亲眼所见。
但是她又在想,见这么多的黑暗面,对他自己,又是不是好事呢?
她两辈子做事,没这么纠结过。
她过去看了看桃成蹊,桃成蹊整个状态,看上去……就像一个正在振臂高呼的勇士。
只看了一眼,她的心,就咣的一下落了回去。
好吧,这是最后一回了,以后她真的再也不会小看她的六哥了,她想做些什么,难道他就不想吗?他堂堂男儿,难道会不想报效国家,为国为民,千古流芳?
十余日后,炎柏葳一行人才返回京城。
青石村老小,俱将其葬于阳宅之下,并将村落封闭,办七七四十九天的祈福法会,以慰亡灵。
而矿坑中的人,因白骨大多无法辩别,只能将其合葬,同样为其做法会祈福。
侥幸活下来的矿工们,全部消了奴籍,建善堂,请大夫为其医治,医药全免直到治愈,治愈之后,每人可领五十两安家银子,及各地自择两亩上田。
这部分银钱,全都从陈府抄家之后的收入中出。
一干涉事人犯,俱押回都城受审。
同时特命将桃成蹊书此诗文,刻碑于此,记载此事,以警世人。
回来之后,又在元盛帝处领了特旨,因惜其才,特设“正听使”一员,正四品,命桃成蹊担任,专为总缉事厂及三法司等处之大事要事,擅文以正视听,平素可便宜行事。
这叫什么?这叫师出有名!这叫奉旨发声!
第676章 非我之天下
几百条人命摆在那里,人证无数,罪证确凿,陈识务及一干汲事人等,绝无可能活命。
陈识务的“识时务”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说此时,他自己、妻、子皆难幸免,其它人他根本不在乎,甚至恨不得他们死了才好,所以不等用刑就竹筒倒豆的全说了,牵连者无数。
等陈康解到之后,唐时锦带着余知非,悄悄的过去提审他。
其实不用审,也差不多能猜到了。
因为长目飞耳楼本来就在查他的消息,查到他身边有一个幕僚叫涂遇之,模样极为秀致,两人行走坐卧不避,甚至口对口喂食,极为亲密,她心里已经有所怀疑,所以她才想先来审审。
她在外头等着,余知非偷偷摸摸把陈康弄了过来,一行人走进刑房,唐时锦道:“门关上!小声点儿!没被江护看到吧?”
余知非道:“放心,我从后头绕过来的,没遇上江……”
他后头的话憋在了喉头,唐时锦看着人把门关好了,一转身,然后一愣。
江必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里头,慢慢的喝着茶。
唐时锦僵了半天,才叹道:“看来今日的缉事厂,已非我之天下!”
她坐下了,旁人把陈康放上了刑架。
说真的,陈康长的真不差,很端正的一个长相,所以再一次印证了,人不可貌相。
唐时锦整了整神色,道:“陈康,你应该知道叫你来干什么,我懒的跟你废话,你直接交待吧。”
陈康眼神闪动,看向江必安,哀求的道,“小叔,你救我!我真的没有……”
“闭嘴!”唐时锦冷然喝道:“叫祖宗也没用!不用东想西想了,你们一家子,全都逃不过一死,但是你交待的越清楚,死前起码可以少受些活罪!否则如今到秋后还有好几个月,我们有的是时间跟你耗!你想生不如死尽管拖着!”
陈康想说的话,全都被她噎了回去,低声道:“我真的没有什么好交待的。小叔,我对映儿不敢说多么情深意重,但这么多年,也是一直……”
唐时锦抬手就掴了他一巴掌,冷冷的道:“涂遇之。”
陈康脸色剧变。
半晌,他才闭了闭眼,彻底放弃了挣扎:“我说……”
她猜的没错,这个陈康,是个断袖,只好男风,陈识务知晓此事之后,拗也拗不过来,然后又不舍得放弃联姻的便利。
于是他精挑细选的选了江映。
江护身在锦衣卫,帝前挂了名的,前途远大,又是个沉默寡言的,江映性子柔怯,又无别的亲人,只有这个男性的长辈,很多私密的话不好说。
江家又曾经败落过,下人都是新买的,没有老成忠心的下人,这个人选,实在是合适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