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等等,做做生意再说。”唐时锦冷笑道:“总得让大家都蹦跶蹦迪,我才能抓住他们的小辫子啊!”
炎柏葳点了点头。
反正唐时锦也不用上早朝,一大早,就去了京郊的园子。
这边的工坊早就建好了,东西也都运了过来,东山的师傅一到,就开始生产了,已经生产出了一批。
许天禄正在一旁与范陶朱说话,唐时锦问:“你怎么在这?”
许天禄笑道:“没事儿,莲生在那边呢,师父,我跟你说,这读书人,就是比我这种粗人强,说话那叫个一套一套的,我看那些新招的人,一个个服服帖帖,没什么好担心的,我就过来这边看看。”
唐时锦点了点头。
许天禄问:“要不要提前开?”
“不用,”唐时锦道:“十天就是十天。”
她顿了一下:“明儿别忘了。”
许天禄道:“不会。”
隔天,是沈一意的七七,唐时锦带着徒弟过来为他办祈福法会,请了高佛做法事,同时在旁边请民众祈福。
为其念佛百声,可得一碗粥,两个馒头。
念佛千声,可得三斤米。
念佛万声,可得一件棉衣。
读书人为其抄录一篇佛经,或写悼文者,可得一刀竹纸。
一时之间,念佛之声,合着僧人的吟唱之声,响彻天际,连朝中官员下了朝,也都过来了一趟,纷纷将手抄的佛经投入了炉中。
赵首辅语重心长的劝她:“王爷,你要想开些。”
唐时锦只沉默的点点头。
这种场合,大家也不好多待,更不好交谈,就拱了拱手,各自走了。
一个文人,杂在人群里,往炉中投入了厚厚的一叠佛经,面露悲凄,唐时锦与戚曜灵迅速的交换了一个视线。
这是吏部尚书陈识务之子陈强,颇有才名,与桃成蹊交情也很不错。
当时,就是他写了一封信给桃成蹊,约他出来的。
是,他是被汪直的人胁迫的,可是他与桃成蹊多年好友,在信上暗示一下,或者事后找人报个信儿不成吗?
但凡能早一点找到桃成蹊,也不会闹成如今这样不可收拾。
佛经一投进去,炉中的火腾的一下烧了起来,陈强默然看着,嘴唇颤抖,无声的祝祷着什么,却并没察觉,有淡色的烟雾,向他腾了过来。
一天下来,可惜没有等到当初那个锦衣卫,但也无妨,以后有的是机会。
陈强回去之后,当天晚上就发了噩梦,嚷嚷着:“我也是被逼的!!”
这话被人传了出来,唐时锦立刻就找人查了查,“查到”当时约桃成蹊的信是他写的。
陈尚书战战兢兢的过来请罪,但唐时锦没有杀人,只让他抄万遍佛经为沈一意祈福。
但其实,自这个消息传出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声就全毁了。
本来他才名颇响,但是一被威胁,就毫不犹豫的冲着好友下手,如今桃六郎生死未卜,沈一意也被连累身亡,纵然他死了,也洗不清这污名。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见面礼。
让大家以为她手下留情了,日后,她自会一一清算。
几日之后,唐家四坊重新开业,推出了几样新产品,同时前十天,卫、桃、唐、戚、奚、花、许、沈、司、汤十姓半价,并享新品优先购买,其它人八折。
大家担心的尊贵卡余银的问题,也都查清楚了,余银仍旧可以照常使用。
简直赔钱赚吆喝。
然后,之前投过来的帖子,唐时锦也终于回了帖子,约大家三日之后在福庆楼聚聚。
第604章 跟聪明人打交道
七七祈福的时候,她神情沉重。
但是唐家四坊开业的时候,她看起来就好多了。
能接帖子的都是朝中大员,这微小的差别也都看的清清楚楚。
大家进了门,寒暄了几句。
赵首辅与王恂实自认与她是自己人,说话方便,赵首辅便含笑问她:“下官还以为王爷回来,要接管户部呢,却没想到,王爷居然去管了总缉事厂,这可是皇上的意思?”
“不,”唐时锦神情微冷道:“这是我的意思,有些事情,我只有亲手做才能放心。”
她一边说着,眼神儿似乎下意识的掠过了室中。
赵首辅点了点头,岔开话题说了两句,又绕了回来:“那不知王爷,今后打算如何?”
唐时锦颇随意的道:“本来就是三处合而为一,自然是把三处的职责都接过来了。”
几个老狐狸,不由隐晦的对视了一眼。
谢次辅笑道:“说起来,王爷之前的赐下的菜,直到如今,下官也吃不厌。”
“正是,”旁人也道:“王爷可是财神爷,如今要长驻京城了,要不要做些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