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是堂堂国公,他不过是个白身,她吩咐他,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他立刻应下:“玉临尽力而为。”
唐时锦道:“听你叔父说你精明强干,那我可就等着了。”
这话,听着……有点古怪。
孔玉临心头打鼓,但想她不可能知道的,还是道:“是,是,玉临马上就去。”
唐时锦就抽身走了。
果然,不到中午,孔玉临就过来了,而且十分精明强干的……把人给带了回来。
唐时锦得了禀报过去,就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正斜倚在椅中,好像周身都用不上力气似的。
他身上穿的衣服,似乎经过了拖拽,有数处残破,整个人瘦到皮包骨头,脸色青白,连嘴唇都是泛白的,但因为骨相极美,双瞳漆黑明朗,所以并不显得狼狈,反倒显出了几分说不出的神清骨秀。
旁边那对老夫妻,身上好像也有伤,诚惶诚恐的跪下行礼,唐时锦道:“请起。”
那少年勉力抬臂拱手:“汤亭见过国公爷。请恕草民身体有疾不能行礼。”
唐时锦道:“不必多礼。”
她问孔玉临:“怎么回事?”
她没猜错,这事儿,还真跟她有点关系。
这少年姓汤名亭字莲生,他的曾祖父曾经做到阁老,之后告老还乡,在宝庆府,算是数的着的大家族。
但后来的汤家,没出过什么大官儿,接连三代,反倒是在商贸上颇有心得,渐渐就成了江南有名的大商贾,汤莲生的父亲,还曾经做过湖广商会的会长。
但后来其弟,也就是汤莲生的叔父,与汤父不知怎么闹翻了,然后就针锋相对,闹了几年。
汤父病重而死之后,渐渐撑不起家业,后来汤母也死了。
那会儿汤莲生才十四五岁,跑去告状,说汤二叔毒杀了他的父母,但最后审下来,并没有证据,汤莲生反而被打了板子,险些救不过来,醒过来就瘫了。
而汤二叔想接手汤父家业的时候才发现,汤莲生居然不知什么时候,把房契地契都过给了当地豪强,而且没收银子!!
反正就摆明了一句话,就算白送人也不给你。
所以不少人相信,汤家父母的死,确实是汤二叔下的手。
为什么说这事儿跟唐时锦有关呢?
如今时隔两三年,汤二叔已经家大业大,且身在商会,正想着唐时锦来了,要占她一点便宜的,却听说,唐时锦接连几天,来汤莲生这儿吃饭,他自己心虚,生怕汤莲生对她说什么,就叫人把这三人给抓了。
然后孔玉临就直接找上门,把这三人硬抢了出来。
第516章 汤家小玉郎
当然了,孔玉临的讲解,是非常春秋笔法的,但大概意思她明白了。
所以说身在高位者,做事确实需要非常谨慎,即便是无意中的言行,也很可能会被人过度解读。
唐时锦静静的听完,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既然是我无意中连累了他们,那这几个人,就先留在我这儿吧,多谢孔小郎仗义出手,请吧。”
孔玉临还没来的及多说,她就端茶送客了。
孔玉临心头愠怒,但脸上却不敢表现出半点儿,笑容满面的拱了拱手,“是,是,国公爷不必客气,那玉临就先告辞了。”
一边就恭敬的退了下去。
唐时锦转头就找来了吴不争。
这种市井上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吴不争查起来一点都不费力。
这汤莲生,与孔玉临之前是有一点过节的。
汤莲生模样生的好,又很会念书,十二岁进了书院,先生赞他人如美玉,于是众人便称其为小玉郎。
后来虽然汤家败落了,但他穿着文士衫安静沉默的样子,反倒格外撩动女人的母性,招人心疼,小玉郎之名反倒更盛。
而孔玉临,他家并不在此处,是跟着叔父过来的,妻小都不在身边,颇为风.流,时常流连青楼,一掷千金,名头很响。
结果有一回豪掷千两买一个美人的初.夜,没想到她居然拒了,说头一晚的客人要自己挑选。
旁人问她要挑什么样的,她便说道:“想要汤家小玉郎那般。”
其实汤莲生那时年纪还小,不过是一个笑话,一桩风流逸事罢了,但是做为被当众拒绝的孔玉临,想必十分难堪。
反正在那之后,他找了汤莲生不止一回的麻烦,但汤莲生虽然不会武,人却十分机敏,又有才华,每一回他嚣张而去,总是会吃瘪而回。
于是过节越结越深。
一直到后来,汤母死了,汤莲生去告状。
也因为汤莲生名头响,所以案子是真的细细查了的,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仵作验出汤母确是中毒而死,可汤莲生也确实没有证据能证明,是汤二叔下的手。据说当时他还找了两个下人做证,但后来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