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之前炎柏葳已经写了一篇,本来就是极好的,一场文会下来,归开甫的文章也传了出去,于是唐时锦的名头,难得的好了起来。
天气越热,抱君心茶卖的越好,加上火锅楼、蜜饯铺子,以及又新开了一个调料铺子,唐时锦忙的不可开交。
以至于她一人一马当先,后头跟着戚曜灵和花晟林,有时候还要加上许积玉的情形,渐渐成了梧桐县一道独特的风景。
连锁反应就是,街上带锦字佩的人,也在悄然增多。
这天唐时锦前脚出来,后头郑清源快步追过来:“锦儿!锦儿!”
唐时锦回了一下头,就下了马,随手把缰绳抛给花晟林,走到道边与他说话。
旁边一个小货郎担子前头,一个碎嘴的小妇人道:“一个小娘子,闺名万人叫……”
一句话还没说完,她相公就猛的扑上来,一把捂住了她的嘴。
戚曜灵的眼神儿也瞥了过来,似笑非笑。
那汉子吓的脸都白了,不住的点头哈腰陪笑,戚曜灵看了看唐时锦,见她没往这边看,于是慢悠悠的走过来,随手拿起一个拨浪鼓,无声的捏瘪,然后一点一点的,慢慢捏碎。
那两人抖如筛糠。
然后戚曜灵随手把碎末扔到了他担子上,慢悠悠的背着手走了,站到一旁,仍旧是乖巧小徒弟一枚。
虽然师父说的都对,但有时候,暴力才最省力,碎嘴什么的,别说改不了,他给她一次根治,倒不信她下次还敢。
唐时锦倒是真没注意到他。
她正跟郑清源说话。
郑清源笑道:“上一回你说的那个事儿,我们肯定去啊!你带着干的事情,我没有不去的!我一听说,立刻去外地找了书源,而且我自己找了泥瓦班子,定准了地方就开始盖,书绝对是最全的,竹墨纸砚也绝对是好的!对了,你说的那纸,造出来了没?”
唐时锦摇了摇头:“得到七月底。”
“成,”郑清源道:“赶的及,我就是有个事儿,你给我出出主意。”他略微压低声音:“你说,我叫清源书局,可好?”
第293章 想叫你理理我
唐时锦摇了摇头:“不好。”
郑清源一愣:“为何?”
唐时锦道:“你与我情形不一样,你与你爹明面上没什么,就算我这样的,还要被人说,你要真顶着崇文书局嫡长子的名头,另起炉灶,叫人知道了不好听的,文人又最爱计较这些……要叫我说,你不如把这些家中龌龊一概抛开,起个‘见贤楼’之类的名字,又大气,又讨好,等到名头渐起,纵是你爹,也难奈你何。”
郑清源连连点头。
然后他道:“果然还是锦儿大气!”
他踌躇了一下:“这书楼我送你三成股,你帮我写个招牌可成?”
唐时锦也没推辞,毕竟她正要刷财运名声,便笑道:“一成吧,我叫炎柏葳帮你写。”
郑清源笑道:“那就拜托了。那我先回去,等明日就去,先与你们那边定妥地方,然后就开始盖了。”
于是两人各自分开。
郑清源果然第二天就定妥了地方,然后酒楼书楼,两处同时开工,盖了起来,看进度,只怕比他们的还要快些。
而且自从归开甫这一条“鱼”来了之后,接二连三的,不断有文人前来。
桃相估计是安排了后招儿,足足代邀了三个大儒过来,这种大儒,本身就是活招牌,一时间文人趋之若鹜。
这会儿竹园还没建完,这些人大多住在炎柏葳院中,以及桃成蹊院中,客院也都渐渐的住满了。
但是这种事情,自有炎柏葳两人操心,唐时锦一概不管。
她也真顾不上。
七月中,竹后村的麦子和水稻全都要收了。
事实上,在收之前,已经传的十里八乡无人不知。
毕竟,水稻还好说,就是种的占城稻,而占城稻的好处是高产快熟,粒儿却是比平常的稻子要小一点的,所以小小的作弊之后,也就有平常的稻穗一个半那么大,还不算太夸张。
而麦穗,足有平常的三个那么大!不少地方的人听说了,都过来看,简直传成了一方奇闻。
所以在收割之前,唐时锦特意叫李元抽了十个人,天天去转悠,还有海东青日夜高空巡逻。
还真有不信邪的,趁晚上来偷,然后当场叫海东青提了出来,叨的满背是血,惨叫的整个村儿都能听到……成功的起到了震慑作用,再没人敢偷了。
然后唐时锦提前跟各处的族长都说了,这种子,她自己留够来年的种之后,全部卖掉。
竹后村和本村的,接普通种子的两倍价钱卖,其它地方三倍价钱卖,而且因为算着余下的不多,所以要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