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听说过诱杀熊罴的事……事实上这件事,整个县城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唐时锦还不知道,桃成蹊前些日子,写了一篇文章,名为《金钗除罴》。
女子12岁称之为金钗之年,唐时锦今年虚岁12,而罴就是棕熊……他把这事儿写的一波三折十分精彩,如今城里所有酒楼说书人,已经不说别的了,只说这个故事。
冯娇娇怕她打她,迅速躲到了婆子身后,大声道:“一个女子,打打杀杀的还有理了!”
唐时锦冷笑道:“对啊!一个女子,打打杀杀的还有理了?”
她原模原样的问了回去。
老管家大声道:“我们五娘出手,是为了救人!你打打杀杀,是为了抢人家的男人!你怎么配跟我们五娘比!”
哎!虽然你来给我撑场子,我是很感激,但是别老抢戏行吧?
冯娇娇气的不行,憋了半天才道:“用不着说这些!我们在说那个破鞋!她一个嫁过人的寡妇,她就是个破鞋!破鞋!”
唐时锦拉开了林管家,向众人团团拱手:“敢问诸人,罗娘子当年,待字闺中,听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嫁给了那位书生,她做的可有不对?不妥?之后她夫君不幸亡故,她婆家不愿多养一个人,故此休她回家,她便已经是自由身,就连律法也未限制她再嫁,是也不是?”
她顿了一下:“而沈捕头,当年与她本是前后邻居,青梅竹马,如今事隔几年,沈捕头衣锦还乡,男未婚,女未嫁,沈捕头未忘旧人,痴心一片,欲迎娶当年的青梅,此事即不违人伦,又不违律法,本是一段佳话,是也不是?”
“再说罗娘子,她父母双故,无兄弟姐妹,孤身一人支撑家业,且收留了许多落了难的妇人和孤儿寡母。这些人身为人母,难道应该抛弃儿女独善其身吗?这些人既为人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难道要寻死吗?”
“这些人想要活,却活不下去,罗娘子一片善心,给了他们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叫我说,罗娘子仁心大爱,真真是菩萨似的人物,这样的人,无怪沈捕头诚心求娶,有此贤妻,何愁家业不兴?”
“而你?”她指着冯娇娇:“撒泼骂街,仗势欺人,无法无天!谁娶了你这样的女子,才真真是倒了大霉!我说句不该说的话,我若是男子,我也愿意娶我罗家阿姐,人美心善,瞧着都高兴……至于这位,呵呵,凭什么以为自己能跟我阿姐争?凭你八月十五的脸,正月初一的眼??”
第171章 你也有今天
噗的一声,有人喷了。
然后大家纷纷喷了。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扣锅。
唐时锦从来就不是个好人,她要毁掉罗娘子的名声,那她就先毁了她的!
要知道,八卦这种事情,很难从头说到尾,所以要给她们一个“重点”!
从这一天之后,一提起冯娇娇,所有人都会记得“八月十五的脸,正月初一的眼”!
老子倒要看看,你怎么嫁!
她随即退后一步,道:“诸位请回吧,还请见谅,今日罗家铺子关店一天。”又向老管家道:“林叔,恰好你来了,还要烦你去四方家俱坊,把我给阿姐置办的嫁妆搬来。”
老管家响亮的应了。
唐时锦随即带着罗家的人直接回去,上了门板儿。
门一关,罗娘子猛的哭出声来,哭道:“锦儿!锦儿!”
唐时锦搂住她,轻拍她背:“好了好了不哭了,这不是没事了吗?已经过去了……别担心,我不会叫人破坏你的婚事的,你安心出嫁就是,一切有我。”
罗娘子更是哭的抬不起头来,整个人趴在她肩上。
唐时锦比她还矮半个头,但是搂着她的时候,却显得可靠极了,旁的妇人也是纷纷下泪,又羡慕罗娘子识得了这样的人。
唐时锦问:“沈挚呢?”
便有一个婶子答道:“昨儿听说是叫县令大人差出去办事了,一闹起来咱们就去找了,人还没回来。”
唐时锦点了点头。
而外头,门板儿一上,冯娇娇简直要气的发疯,冲上去就想踢那门板,可是老管家一行人还挡在门前,那婆子便劝道:“小娘子,咱们回去找县丞大人!”
“对,告诉县丞大人,把这贱蹄子抓进来扔进牢里!”
“不识好歹的东西!非得叫她脱层皮!”
三人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走了。
围观的人渐渐散去,老管家这才跟着走了。
不一会儿,数人齐齐抬着一个老大的拔步床过来了,还有两口香檀木箱子和三件的子孙桶,也就是红木马桶、水桶和洗脚盆儿。
这会儿看热闹的人还没散尽,好奇跟上来,就见这拔步床,抬进了罗家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