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了为恶,那还不如不学。
江必安皱眉沉吟。
半晌他才道:“你再看看吧,全教是不可能的,你看看那个卫多糖心性如何,若是行,就单独教他几招。”
桃大郎道:“你不是说没有救命三招么?”
江大人觉得,他都习惯了唐时锦这一拨人的促狭画风了,淡定的回了一句:“这不是救命三招,至多算保命三招。”
一边说着,有人敲了敲门。
这都大晚上了,谁啊?
江必安就出去开门,稍微改扮的吴不争在外头,一本正经的道:“信政司,有人给你们送信,你签收一下。”
江必安十分淡定的道:“多谢。”一边就接了过来。
吴不争双手抱着他的手,用气音无比缠绵悱恻的道:“江哥哥,几日不见,我想死你了!!”
江大人眼皮都没抬一下:“我看你也没死。”
天天在他眼皮子下头晃悠,还几日不见,他直接一把抢过信,无情的关上了大门。
本来大家为了省钱没点蜡烛,但既然有信,就把蜡烛点了起来,还点了两根。
然后拆信。
这信做的完全像真正信政司传的,封的严严实实,拆开来四封信,全是唐时锦的笔迹,分别写着,江大山收、江二山收、大宝收、小宝收。
学霸小太子一下子就认出了字迹,欢喜道:“阿娘的信!”
学渣小天佑跟他娘一样,根本认不出字迹,听了也很开心:“给我看!给我看!”
于是江大人淡定的把信一分,各人看各人的。
唐时锦对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小坚持。
就类似如今这种情况,是个人给孩子写信,也会让大的照顾小的,让小的听大的话。
可是她就觉得不要这样。
她倒不是觉得不该有兄弟情,而是她觉得,他们尚未到需要“兄弟并肩做战”的时候,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应该抓紧一切时机吸收外界的信息,努力完善和成长。
所以她的信,也是这个风格。
第1255章 前尘往事
她给太子的信很慎重。
她告诉太子,这个天下很大很大,有很多人,很多事,形形色色。
世上并没有纯粹的黑白善恶,每一种东西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所以他需要做的,并不是立刻让事情按着他以为的“好”的方向去转变,而是要多一点耐心,仔仔细细的看清楚。
看清楚,了解透彻,再去想要不要改变,要如何去改变。
因为他要改变的,并非一人一事,而是一种人,一类事,所以,一定要慎重,要看清楚,想清楚。
但同时她也说了,你有错的权利。
因为你如今初入世,是在了解和学习,所以你完全可以随时把你的想法,向桃大郎,或者写信给爹娘去交流,不要怕错,因为你如今并不是做决定的人,而是提建议的人,所以你大可以畅所欲言。
而给小天佑的信,则十分童真。
跟他说宝贝你出门开不开心呀?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有没有认识小朋友呀?跟小朋友都做了什么,阿娘我如今怀着小妹妹不能出门可真太羡慕你啦,你跟阿娘说说好不好呀?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好不好。
其实唐时锦真不是个温柔的人,但给儿子写起信来,却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温柔。
至于桃大郎,她给他写了一篇文章。
用她半通不通的文言文水准,给他写了一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
什么狐狸、老虎和两只虎崽崽生活在一起,探路捕食什么的讲了一大套,意思倒是很明白,就是分工合作……你的角色就是留守教师,不需要你干多余的活儿,但将来论功行赏肯定也会少的你懂的吧?
他懂,他当然懂。
这就是典型的,唐总式的,我知道你没错但我还是想找你麻烦……嫌他消极怠工又知道他其实并没有消极怠工,想让他做的更好一点但又明知道他这样才是最合适的……
但对桃大郎来说,除了两处语法错误有点辣眼睛之外,完全没关系。
最后唐时锦还说了一点,让他教拼音。
这一点,桃大郎倒是听进去了。
他是真的从小念书到大的,有习惯了的教授方式,加上太子指定了要教财神经,所以是真的没想到要教拼音。
但要为这些孩子着想的话,教拼音,还真是必要的。
毕竟拼音简单好学,几天就能教完,教完了之后,送他们一套注音版的三百千,之后就可以自学了,能学到多少,就看他们自己了。
大家围着两支蜡烛,都看的很认真,室中安静了好一会儿。
然后仍旧是天佑第一个开始嚷嚷:“我要给阿娘写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