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客栈在入住的时候,就已经说了,没有路引,只能居住三天,三天之后,多少钱都不允许继续入住。
在这个时候,这些人,还远远没有被惯出某些洋垃圾那种理所当然高人一等的心理,被赶出去,就被赶出去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再次找通译,再一次进入……
所以就说,服从命令听指挥,多好?
你省事儿我也省心。
也有一些聪明人,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必要呢?
我办或不办,又怎么样,我有货难道还愁卖么?
然后他们就会发现,原来没有许可证,任何一家店铺,甚至个人,都不会跟他们做生意。
没有路引,你只能从原来的东城门回到海边,其它城门,全都不允许出入。
如果他们真的头铁到了一定程度,决定回到海边之后,再绕到其它城镇偷偷进,就会发现,情况都是一样的,仍旧是在重复这边的步骤。
又假如说,有别有居心之人,办了许可证路引之后,再拿着路引想去别的地方,也会发现,大庆外务司下过命令,不允许外商进入除沿海所列数城之外的领域,管控严格,多给钱都不行!
但总之,在大部分人的配合之下,大庆的海上贸易,掀开了崭新而光辉的一页。
第1118章 傲立于世界之颠
很多东西,本来就是开头难。
假如从一开始,就这么一丝不苟的做下去,礼貌周到却坚持原则,他们自然就会明白,按着大庆给的路子走,才是最省时省力的……下一回,他们自然就学乖了。
毕竟他们是来做生意的,又不是来发神经的。
可如果你起初退了一步,他们就会认为你还可以退一百步,到头来一定会乱七八糟,无休无止。
过程中,唐时锦还给太子开了小灶。
她带着他观摹了外商入城的过程,又带着他在海务司实习了半天,然后把这些道理,结合他看到的和后续听到的,全都讲解给他听。
他能领会多少,就需要他自己慢慢的消化了。
毕竟是刚开始运转,所以唐时锦一直盯着。
沿海诸国,大多都是香料产地,例如柯枝国,国家不大,土地贫瘠,但盛产胡椒。
而且这个国家,也像士农工商一样,把人分为五等“一曰南昆,王族类;二曰回回,三曰哲地,皆富民;四曰革全,皆牙侩;五曰木瓜。木瓜最贫,为人执贱役者。”
挺有意思。
又例如占城产伽蓝香、旧港产金银香、大小葛兰也是产胡椒,就连彭享,也是有片脑、乳香、速香、檀香、胡椒、苏木等等的。
许多都是大庆所缺少的,他们这次运来的,也大多是这些东西。
而大庆有的,他们又未必有。
例如唐时锦给予厚望的瓷器、被他们视为极为珍贵的宝物,例如爪哇国人,就最喜欢青花瓷。
还有字画他们也极为喜欢,在中华无人问津的无名氏的作品,到了海外不能说卖出天价吧,反正价值不菲,而且卖的干干净净,一幅不剩。
唐时锦得了卫时磊的信儿之后,就让海边这些店铺,多收书画,一来让读书人也多个营生,二来也是投其所好。
所以很多商人就发现,原来他们在这海边小城中,居然就能完成所有的采购计划!几天就能做完以前几个月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效率,简直了!!
但也不是没有不和谐音。
很多外邦人,一向就觉得中华人懦弱可欺,故此态度蛮横。
卫所的人天天来回巡逻,而且这些商人们都是被洗了脑的,这是我们的国家!给你面子是我们客气,这可不是你找上门来撒野的理由!
所以你态度不好还好说,但凡过火,动个手什么的,这些人当时就是一声吆喝,卫所的人上来直接拖走,外务司官员当着两边一一审完,该打板子打板子,少一下子都不行。
什么?你说你是外国友人?你是来与我们交朋友做生意的?
哟,我们可没见过找上门来打架的外国友人,我们大庆不欢迎你这样的客人。
啥?你说这不是你们的国家,我们的法律管不到?
来来通译过来,给他们念念路引,当时也给你们念过,你们是认可又签了名字的。
你们站在我们的国土上,就得遵守我们的规矩,你们不想遵守也行,那我们可以把你们商队的每一个人都记录下来,将来你们可以不来我们大庆做生意。
就是这么刚!
这中间还出了一个恶性事件。
这些人乍入此处,被繁华迷了眼,有一个外邦大汉,喝大了,闻到一户人家有炒菜的香味,闯进门,非让人家给他做菜,还试图调戏主家妇人,被主家当场开了瓢,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