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锦过去问:“舅舅,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安宁侯一脸的兴致勃勃,看到她,才拍了拍衣服上的木屑,与她走开几步,道:“用水来纺纱。”
他给他科普了一下。
唐时锦还真不知道,在宋朝后期就有了水力纺织机,只是没有推广起来,后来前朝异族当政,就慢慢失传了,只有《农书》中有过记载,“旋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
据说可以昼夜纺绩百斤以上,那岂不是比珍妮纺纱机都历害??
壮哉我大中华!果然牛!
唐时锦十分期待:“那舅舅加油,需要什么就跟我说!”
安宁侯笑着点头应下。
唐时锦又道:“这东西做出来应该是比较大的,还得考虑能用的地方,民间用的少,最好能做两处织造司用的着的东西。”
安宁侯想了想,点了点头。
穆永福做事情全神贯注,从头到尾就没看到她,她也没有打扰他,回去之后,又叫人给他们送了两个厨子,送了一些银子,全力支持他们发明创造,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回来之后,还跟炎柏葳说了说。
其实她在考虑一个问题,既然早在宋朝就有了这种神器,为啥没能推广起来呢?
炎柏葳道:“因为人力充足吧?”
对,应该有这方面的原因。
一个普通的奴仆,便宜的才一二两银子,一个健仆也不过四五两,甚至不及一块好帕子的钱,工钱就更不用说了。
人力太便宜了,所以商人们就没有动力去发展机械动力,跟那些西方国家恰恰相反。
就算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目前的社会状况,如果这些东西用起来,同样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就需要裁减大量人手,很多人生存就会成问题。
唐时锦叹道:“所以才需要发展新粮啊!”
隔了会儿又道:“所以才需要人口普查啊!”
咋说呢,农业仍是是重中之重,粮食产量上来,起码绝大部分人,要先达到温饱,才能放手去发展工业啊什么的……还真不能跑太快,跑太快要乱套的,她的作弊小册子,还真得悠着点儿往外甩。
她又道:“任重而道远啊,皇上!”
炎柏葳叹着气微笑,“对啊!”
唐时锦怔怔出神。
她今年把平郡王打发出去之后,基本上新粮就全部推广了一圈了。
但并不是这个工作就可以完了,因为新粮从空间里刚拿出来,第一年的产量肯定是最高的,但之后会渐渐减少,到第三年之后,就算是平稳下来了。
例如,普通的占城稻,虽然能一年两熟三熟,但亩产也就不到二百斤,从空间中刚拿出来时,亩产大多能过千,或八.九百,但三年之后,大约能稳定到四五百斤左右……
但是杂交水稻,亩产能到一千七八百斤左右,那在空间里,数字能到多少??
绝对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那就算拿出来,也至少能达到原有的两三倍?那相比现在,也是很恐怖的数字了。
所以她最近一直在空间里搞杂交,希望能袁爷爷上身,搞出杂交水稻来。小麦玉米高粱什么的,她也不嫌弃啊!
唐时锦道:“新粮这个,我觉得要搞个基地。”
炎柏葳道:“你不是让户部弄了?”
“不一样,”唐时锦道:“我让户部弄的是一个农庄,不用太大,主要是新东西试种,观察记录各种数据,然后再往天下推广,我说的这个种植基地……”
她趴在他耳边:“主要是把我的东西种一年,倒腾一遍,毕竟不能直接往外头拿,然后就不用再这么正儿八经的下去推了,可以允许各地的粮商过来买,就自然的流入各地。”
炎柏葳沉吟了一下:“好,这事儿,又得找个自己人去做。”
唐时锦点了点头。
炎柏葳道:“好在不算太急,明年开春之前做好就可以,我记着这事了,等我想想再说。”
唐时锦又点了点头。
因为想起来了,唐时锦第二天起来,就往户部的农庄去了一趟。
第938章 贵得不得了的贵人
因为草莓还不够,番茄天冷了又不行,所以唐时锦给他们的是洋葱和西葫芦。
怎么说也是两种新蔬菜啊,先把量种上来再说,虽然种出来肯定是先从达官贵人开始的,但也无所谓,这在这个年代是正常流程,慢慢来就是了。
她没通知户部,就直接自己过去的,顺便还可以暗访一下。
说是暗访也不能翻墙,就到了之后再叫人通知,不一会儿,负责的小主事就小跑着迎了过来,殷勤极了。
因为当时给种子的时候,就让负责的人去她的庄子看过,所以这边也是按着她的方式,分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地,立了牌子,编了号,而且还人为的造出了阴影啊,高地什么的环境,可以说是很严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