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锦叹道:“真的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炎柏葳也笑:“再熬熬吧,鞑靼打下来就好了。”
“鞑靼打完还有海务,全都是烧钱的。”唐时锦想了想,问他:“你说,我们要不要搞搞国债?”
炎柏葳问:“国债?”
唐时锦就给他解释了一下这个概念。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向全民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债券,签定协议,提供凭据,到期会偿还本金,并且支付利息。
因为是国家发行的,所以信用度极高,非常保险和安全。
而且如今大庆又有财神爷,愈是相信这个财神爷是真神的,顾虑就会越少。
唐时锦道:“我觉得可以做一做,就以财政阁的名义来做,定定政策,时间可以签三年到十年,十年应该能缓过来了吧?”
炎柏葳仔细的想了半天:“应该可以。权宜之计。”
唐时锦道:“那我叫王慎行来商量商量,定定具体的细则,然后写个折子出来,你放到朝上先过过,行就行,不行也算是打个预防针,将来要办也容易了。”
炎柏葳应了一声。
然后唐时锦就叫人去召王慎行。
王慎行这个人确实聪明,心态摆的极正,他如今反正是跟着唐时锦混,所以不管唐时锦提出什么,他都会主动去想“怎么做”的问题,而很少多余去想“要不要做”的问题。
所以两人很快就把细则弄了个差不多。
正弄着呢,炎柏葳又叫人通知她们,直接过去与内阁一起商议商议。
唐时锦本来想着,炎柏葳刚从他们手里掏了钱,他们铁定也想拉别人下水……对这个政策不会过于反对的。
没想到,他们每一个人都极力反对。
包括桃相,或者说,尤其是桃相。
因为他们觉得,国家如果跟“债”字沾边儿,这是绝对不行的,百姓成了债主??太损皇室尊严了,而皇室尊严是不容亵渎的,而且这消息传出去,也有损天朝上国的威严……吧啦吧啦。
这就是观念的问题了。
文人本来就是极其看重这个的。
唐时锦道:“所以,没钱,你们说怎么办?”
然后他们老生常谈,什么不要开海啊,什么暂停造船,缩减开支……
唐时锦道:“其实如今的局面,之前有妖妃蛊惑圣心,到皇上这儿确实艰难,这只是权宜之计。”
她就差直接说万事有昏君妖妃背锅了。
但大家仍旧强烈反对。
大家态度如此鲜明,炎柏葳也不能顶着来,只能暂时把此事搁置了。
唐时锦私下叮嘱王慎行:“协议什么的,你先预备着,我觉得早晚用的上。”
王慎行应下。
晚上唐时锦还跟炎柏葳叨叨:“你说说这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
炎柏葳道:“不光是面子的问题,他们……”
一句话还没说完,外头炎三道:“主子,有急信。”
第802章 夜郎自大
炎柏葳一边迅速坐起一边道:“说。”
炎三道:“海上刚传来的信儿,送满刺加王回岛的长宁号海船被倭寇袭击。”
唐时锦也吃了一惊:“什么??”
炎三道:“主子放心,汤莲生无事。”
又转而继续汇报:“长宁号过占城南三日后,遇上了倭寇,倭寇共有海船三艘,率先以炮火袭击我船,幸好这次的海船装有新红衣大.炮,双方在海上战了近七个时辰,击沉对方海船两艘,我方水师及水手约摸八十余人殒命,四十余人受伤,满刺加王随从伤三人,炎十六重伤未醒,赵北安轻伤,汤莲生、徐霄壤无事,其它人也都无事。对方战死落海等约摸三百人以上,俘虏四十余人。长宁号海船多处受损,基本不影响航行,目前长宁号已经平安抵达满刺加岛。”
他顿了一下:“此事发生在九月二十六,只是长目飞耳楼传讯的鹰受了惊呼,呼召不至,所以一直没能传回讯息。”
一边说着,炎柏葳两人也都穿好衣服出来了,接过讯息看了看。
唐时锦眉头深皱。
她在历史方面,本来就比较小白,如今又处在一个她所不知道的朝代,就更是概念模糊,但有时候,现实又时常会与她所知的历史重合。
倭寇之患,其实自古就有,倭寇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是海盗的代名词。
只是在前朝时期,倭国实行海禁,所以官方没有人出海,只有一些倭商冒险入海走私,而前朝是外族人当皇帝,对此管理十分粗放,他们为此还设了庆元、泉州市舶司来收税。
这些倭国商人都是武装商人,本身就是亦商亦匪。
但后来不知怎么的,可能是因为他们本国的内乱,就渐渐少了,就从大庆朝廷的文武百官,从不以海为患,就能看出海上有多久没出过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