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就听张艾成口吻平静的道:“王爷倒不是一昧骂人,听着倒是做过功课的,她说东胡盛产宝石,若当真如此,倒也值得一战。”
贺相平稳的道:“不在这个,若日后当真能做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倒着实扬眉吐气,长此以往,何愁边境不安?”
“正是如此!!”王相接话道:“王爷不止是空谈,是亲自解决了所有顾虑!若国战无须动国库,我大盛精兵为何不战!凭什么不战!”
沈昼锦一边听一边跟武宣帝转述。
王相有侠骨,贺相有远见,张艾成也不是坏人,他属于那种……咋说呢,很重视利益的那种,权衡利弊,觉得东胡有价值,才觉得值得打。
反正这几个老大臣感觉都还不错。
沈昼锦吵完一架也饿了,武宣帝叫人提前上了午膳,三个人一边吃一边说。
武宣帝和沈昼锦简直是一拍即合,说的兴致勃勃。
反正她觉得,该打就得打,有实力就要打,就算最差的结果,子孙后代不成器,守不住,那又怎么样!起码吵架的时候可以挺直腰板!
别人再哔哔,只需要藐视的看他一眼:“你牛什么?你祖父那会儿,你的国家还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省。”
或者:“哎,我好像见过你。”
“啊,什么时候?”
“东胡巡抚见驾图上有个随从跟你长的像挺像的。”
她一口气设计了好几个场景,逗的武宣帝不时的哈哈大笑,笑完了,才伸出大手,拍拍她的肩:“既要打下来,也要守的住,到时候好好的挑人去管理,迁了百姓过去,慢慢的教化,锦儿也说了,朕还能再活二三十年……二三十年,也够了,能稳住了!放心!!”
沈昼锦点了点头,笑道:“保四争多。百岁打底,咱们争取向天再借二百年!”
武宣帝大笑。
武宣帝这个人的好处是,他真的不介意你预设不好的结果。
就好比别的皇帝,这会儿意气风发正要御驾亲征呢,你却说起子孙后代守不住的问题,他根本不会觉得好笑,拖你下去都不奇怪。
但武宣帝就不在意。
他非常接地气,对好坏都很坦然,这种很爷们的从容坦然,就算她自己也是做不到的,毕竟她自己在兴冲冲的要做什么的时候,若有人预设最坏的结果,在她来说就是泼冷水,她是不乐意听的,她自己想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不怪他迷弟多,确实是个人魅力杠杠的。
第355章 管天管地管太子
虽然定下来要御驾亲征了,但也不是说去就能去的,种种调度起码还得几个月。
如今都快要过年了,武宣帝也不放她回去,而且还让她天天上早朝。
众人如临大敌。
但其实沈昼锦并不管闲事,上完早朝就走,偶尔皇上也会叫她进御书房议事。
差不多的事情,她也只听听,并不多掺和。
腊月十六,太子赶回了京城。
然后武宣帝毫无征兆的赐了太子一个宅子,于是太子一家,连同小皇孙,都搬出了皇宫。
要知道太子这个角色,向来是一辈子住在宫里的,这一搬大家都有些懵,但问皇上,皇上就轻描淡写的道:“朕让太子访查民情,关在宫里如何访查民情?只偶尔住住而已。”
话说的十分冠冕堂皇,但是,槽点多的说都说不过来。
访查民情和搬家真的有关系??
但皇上摆明不想多说,大家也没法多说,毕竟谁还没个别苑啊温泉庄子什么的了?
皇上都说了只是偶尔住住,你管天管地还能管着太子住别院?
但其实,差不多的人已经明白了。
皇八子封王、朝上站班,御书房随驾,参与政事……如今太子又搬出宫去了,这不是腾地方是什么?
太子在文人中名声极好,如今大家是不知道“但求”是太子,要不然会更好。
但在文官之中,其实就一般。
愈是高官,愈是接触的多,愈是知道太子性情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子是个极好的人,但,真不适合做储君。
于是聪明人就沉默了。
关键是太子自己不急不忧的,朝上遇到秦云峤,也很从容自在,一点没有那种针锋相对的味儿。
不几天就封了印,武宣帝十分淡定的问沈昼锦:“我们先去滇州瞧瞧?”
沈昼锦:“……”
武宣帝抚摸着刚刚疯回来的小凤凰:“你不去朕可就自己去了。”
行吧,她能怎样,让他自己去她也不放心。
她捎上了秦云峤,武宣帝骑着他心爱的小座骑,三个人就去了滇州。
其实就是后世的云南。
滇州地势险峻,农田少,深山老林多,尤其从空中往下看就更明显,真的是大片大片的深山老林,看着就是一团一团的绿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