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说,一边写,又道:“从消息来说,当时的萧允承,几乎所向披靡,所以这些人的武道,应该不算太好。”
沈昼锦赶紧叫小凤凰飞了一趟,把信和霍凌绝写的,都给武宣帝送了过去。
京城和晋州离的不远,武宣帝派了陆执锐带人去处理,另命江殷炽、云重焰、燕羲之随行,据说是司和光举荐的。
武宣帝用人,不太在意家族。
也就是说,如果你家里人人都成器,那他有可能人人都用,而不是只重用一个,所以沈昼锦自己起来了,师父徒弟该用的一样可以用;
但反之,你哪怕是祖上有荣光,如果后人不成器,那就是不成器了,他不太会因为考虑什么平衡安抚,就破格提拔,你就慢慢熬就是了。
所以武宣朝上,父子兄弟同朝的不在少数,也所以,哪怕家族再荣耀,后辈子孙也不敢有分毫松懈。
这样也好也不好。
好处是,这样世家不会败落,教育上也不用考虑太多,更不用掩饰,比如长子成器,次子就必须让他纨绔些。
但坏处就是,寒门更难出头了。
因为本身资源上就天差地别,人家啥都有了,还这么努力,你寒门起步就落后了,再想出头就会更难。
第317章 探花有主了
这种用人之法,有本事就能上,看起来极其合理,其实从大局来看,或者说以帝王的眼光来看,还是有不少弊端的。
这真不是非要玩弄心计权谋,而是你身为一个皇帝,平衡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文和武、世家和寒门,隐隐排斥对立,这对帝王来说,不是坏事。
天下的资源就这么多,强的压一压,弱的扶持一下,这才是你身为一个大大大家长要做的事。
但如今,沈昼锦不在其位也没打算谋其政。
反正她的徒弟摆在那儿,他要用就用吧。
她倒是为此偷偷起了一卦,看卦象是大吉,那就省心了,她一点都没有要揽和事儿的意思。
倒是因为带队的是陆执锐,她就想起陆执戟来了,算算都俩月没见他了,问了问下头,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沈昼锦就让人去找找他,又跟霍凌绝道:“其实,身边多带几个江湖出身的人,用起来也挺方便的。”
霍凌绝毫不客气的道:“我也这么觉得,所以你写信给陆盟主,让他挑着年轻的,有志于此的,多派几个来,我们挑着留几个。”
行吧,沈昼锦就真的拿笔写信,这种互惠互利的事情,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一边写着,她就问:“明天殿试?”
霍凌绝嗯了一声。
大盛朝可能是因为年年都有殿试,所以时间定的比较晚,一般在四月初一到十五,比如今年,就放到了四月十五。
中州今年这么忙,也没耽误霍凌绝回京考会试,但不管是他,还是师兄,都不是会元。
师兄是第五,霍凌绝倒是到了第三。
不过殿试,武宣帝是真的会亲自参与阅卷的。
于是沈昼锦白天送了他和师兄进场,转头就去找武宣帝了。
但殿试,武宣帝起初也是要去的,所以人不在,倒是有不少官员都在那儿等着,见她来了,纷纷拱手。
沈昼锦跟他们互施了礼,一眼看到贺相,就问他:“相爷,你说我师兄和小绝有没有可能进三甲?”
贺相笑了笑。
但这种问题,他是不好说的,只笑道:“霍世子文风锋芒毕露,皇上想必喜欢,令师兄么,文风中庸,其它考官想必也比较喜欢的。”
沈昼锦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
然后王相问她:“王爷这是特意回来送考?”
沈昼锦点了点头,旁边工部的吴尚书便笑道:“王爷亲自送考,皇上怎忍心叫王爷失望。”
“吴大人说的对,”沈昼锦笑道:“我今天啥也不干,就跟着皇上了,皇上的心稍微软一软,那一百甲可能就变三甲了呢??”
几人都忍不住笑了。
吴尚书这话并没有嘲讽的意思。
要换个纯文人,那说不定会觉得我是凭本事考的,凭什么说是皇上照顾。
又或者,他们两人有哪个不想事后被人说“你的三甲是沈昼锦去找皇上纠缠来的”,那沈昼锦肯定也不会这么做。
可实际上,文章好不好,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一件事情,从乡试开始,就不是完全凭文章了,总会有一些别的考虑,更何况殿试,确实就是皇上选人,皇上选,肯定选他自己相中的,没必要避讳,只不过,像沈昼锦做的这么“明目张胆”的,也很少就是了。
几人聊了一会儿,武宣帝回来了,一见她就道:“锦儿有事?”
“没有,”沈昼锦特流利的道:“我就是想外公了,所以来看看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