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做计划,忽见一骑马儿越驰越近,一个胖乎乎的大婶下了马,施礼道:“沈大师。不知沈大师今日过来,妾身失礼了。”
沈昼锦还了一礼:“不必客气,怎么称呼?”
大婶道:“妾身娘家姓王,是清荣的三婶。”
沈昼锦就道:“王阿姐,这边都是你打理的?”
“是,”王氏有些不安:“清荣是两边跑,采买之类样样都是他亲自过眼的,妾身只是过来看着这些人干活,还请不要见怪。”
沈昼锦道:“没事,我不介意谁来做,你跟我说说进度吧。”
孟家原本是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如今却硬生生折了中间两代人,能出头的顶梁柱,全都折在那一回了。
如今老的老,小的小,还有几个寡妇,都得抛头露面干活儿。
不行,这么一想真是好气,说什么也得把刘家给收拾了。
沈昼锦一边想着,一边就听着王氏说话。
王氏看着胖乎乎,其实应该是壮,虽然有些肉肉,但动作很利索,显然是个练家子,长的也很好看,而且明显不是第一次管事,说话十分有条理,还自绘了一个这边的舆图,按着图讲解。
这会儿围墙已经盖完了,正在盖房子。
孟家办事是真的周到,既然这房子是为了防马匪流寇的,所以还请教了解甲的兵将,盖了类似瞭望塔之类的装置,是真的严格按着她的要求,弄的很山寨式了。
而且她们兵分好几路,这边盖着,也派人四处去找,已经迁来了一些村人,都是阖家迁过来的,此时就在这些匠人之中,做工赚工钱,盖他们自己的房子。
来的这些村人,是从一个三不管地带迁过来的,大部分姓郑,叫郑家庄。
因为他们住的地方两边有山,所以派人守住山口就能看到外敌,也所以,借着这个地利,逃过了好几回马匪。
但这种日子他们也是过够了,屋宅本就破败,家无余粮,没什么不舍得的,孟家给的条件又足以安置,所以他们一商议,全都过来了。
第127章 大佬包袱
王氏道:“说是全迁过来,其实也只有三十余户,七八十人。其中青壮年只有十二人,五十以上的老人有二十九人……”
沈昼锦静静听完,道:“够了。”
王氏一愣:“这些就够了?”
“对,”沈昼锦道:“这边种不了粮食,要不了多少人手。我准备在这一处种牧草、养绵羊,这么多人足够了,等忙的时候招短工就成。”
王氏一句也不多问,更不反驳:“好,我赶紧跟他们说一声。”一边就交待了下去。
沈昼锦很满意这样的下属,点了点头。
王氏又道:“其实若只有这一拨人,倒是好管了,因为这一拨人,几乎没有什么亲戚能走动的了……”她随说着,又不由微叹:“都是些可怜人。”
两人聊的投机,又骑上马去转了一圈,眼见也到饭时了,王氏邀她出去吃,沈昼锦直接道:“随便找个地方,随便吃点儿,你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王氏有些不好意思,见她坚持,才把她带过去,但吃的还是打发人去外头买的。
他们平时休息的就是一个矮棚子,太阳晒着,手一摸顶子都是滚烫的,屋里就像蒸笼,王氏吃的香汗淋漓,看沈昼锦连滴汗也没有,诧异道:“难道武道还能不怕热?”
沈昼锦笑道:“武道只要小成,就能不怕热也不怕冷。”
王氏十分羡慕。
两人正吃着,就听外头有人道:“师父!师父!”
沈昼锦有时候也很有大佬包袱,所以她没有大叫一声我在这儿……倒是王氏,直接出去,笑道:“清荣,这边。”
孟清荣下了马快步过来:“师父!”
他这些日子也是风尘仆仆,看着人都瘦了,但精气神儿好的很,小脸水当当,一看就是练功没有懈怠。
沈昼锦看了他一眼,就道:“不错。”
孟清荣嘻嘻笑道:“师父放心,我练功很勤勉的!”
一边说着,他去草草洗了把脸,也不用人让,就自己拿了一把筷子,也坐下吃,一边道:“饿死了,我早饭都没迭的吃,师父,我前阵子遇到马匪了……”
因为要找这样的“村民”就得去那些三不管地带,孟清荣不放心,就自己带着人去。
起初运气挺好,一直没遇上马匪流寇,一直到十来天之前,遇上了一伙马匪,足有十余人。
当时孟清荣就心说坏了,但还是强撑着上前,让家人快走,没想到一动上手,就发现……他们这么弱。
孟清荣道:“师父,就是那种感觉,就好像他们的动作,放慢了一样,我能清楚的看到,还能来的及判断,而且我脑子里想着怎么反击,我的手就能做到,力气还挺大……我真的,我当时我可高兴了师父,我真的好高兴啊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