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全体出动,两分钟不到,就把东西全部搬进院子,由陆明修出面给送货的年轻人结了尾款,将人送走,他淡淡扫了一眼围观的人,朝他们客气又不失礼貌的颔首,随后关上院门。
围观众人见没有什么好看的,一起往回走。
他们不是之前拦马车的几人,但也在刚刚听说了这事,对于那些人,他们觉得好笑又鄙夷,这人啊,还是要有自知之明,不管荣家与这些人的感情如何,那也不是他们能随便插手并拿捏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夫妻花钱大手大脚,一看就是大方的主,如果能与他们搞好关系,说不准还能得到一些好处。
他们可不跟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一样,想要好处,又想拿捏人。
陆瑶等人并不知晓这些人的想法和打算,即使知晓,也不会在意。
一大家子把桌椅板凳搬进了采光最好,也最大的正房,挨个儿摆放好,还别说,颇有种家族私塾的感觉。
“以后我们就在这里读书学习吗?”怀瑾怀钰两兄弟开心的这里摸摸,那里摸摸,随后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想到这是他们以后将坐在这里看书写字,背脊不自觉的挺直。
小怀柏也很高兴,他经常听家里的长辈们说起私塾学院,现在终于知道是什么样的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他的位置。
三个小孩子,自然也是有的,不过,陆瑶给他们准备的,并不是大人用的这种书桌,而是儿童专用小课桌。
这个小课桌,是陆瑶趁着大家不注意,直接借助搬东西进屋的时机,在自家男人和兄长的双重掩护下,直接拿出来放在角落不起眼的位置。
说是小课桌,实际上并不小,而是能同时容纳至少六个小孩同时使用的小长桌。
只不过小长桌的高矮是按照孩子的身高设计的。
与小长桌配套的,是小孩子专用椅,三个孩子看到属于他们的桌椅,开心的惊呼出声。
安排好所有的桌椅,他们荣家小私塾就正式开课了。
荣炳文作为荣家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担任了夫子一职,荣炳武很有自知之明,表示大家为科举努力,他就负责外面的事情。
对于私塾学堂,怀瑾这个大哥还有些模模糊糊的印象。
那时候,他也不过四岁的样子,但祖父已经给他开蒙了两年,因为祖父和父亲二叔都很忙,平日里除了祖母娘亲等人,他也会去族里的私塾学习,所以,如今还记得私塾的模样。
怀钰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但时常有听家里人说起,现在身在其中,心情激荡,更多的是,即将于家人为前途努力的雄心壮志。
看着大家一分钟都不愿耽搁的开始用功,陆瑶与其他女眷也没有闲着。
他们要给男人们准备一桌好吃的犒劳他们,如此,学习的动力应该会更大。
她们的想法是对的。
当家里的男人们看到一桌子可口的饭菜,都感动的不行,纷纷表示还能再写一篇策论。
第二天,因为林弘扬要上门,他们没有上课,而是各自看书自习。
荣炳文看了拜帖上面的内容,才知道,这是谢家军下面的一个小将军。
谢家,也就是谢铮,与他们家也算有些渊源。
林弘扬并不是一个人上门,与他一起的,还有伍校尉和张校尉两人。
后面两人只听说过荣家人的事迹,却没有亲眼见过,如今看到他们,激动之情不予言表。
他们此次前来只是代替大将军拜访故友,顺便问问有没有他们能帮上忙的地方。
比如,护送荣家人回京城。
但听到他们准备先留在这里参加科考,用另外的方式回去后,三人虽然诧异,却也能理解,同时对他们一家人更加敬佩。
中午,由陆瑶掌勺,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午餐。
伍校尉泪流满面:“我以为这辈子都吃不到荣夫人的手艺了。”
幸好自己死皮赖脸跟着将军来了,不然,他会后悔哭的。
张校尉没有说话,只是在伍校尉说完之后慎重的点头,荣夫人的厨艺,比起京城大酒楼的大厨也不遑多让。
而且,
比起大厨的匠气,多了一种熟悉的家常味道。
让人百吃不腻。
林弘扬三人都是武将出生,荣炳武虽然参加了可靠,但个人爱好,更倾向于武,而家里其他男人和晚辈,因为特殊的经历,并不讲究文人那一套,饭桌上,也就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荣家也就在这时,从三人口中听到了关于荣晏回一家的另一个版本的流放之路。
当听到沈家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荣家人都恨得咬牙,听到老太婆自己把自己作死了,他们不仅唏嘘,还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