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赟有了钱就买各种古董字画和家具,买四合院建中式庭院,她则喜欢买欧式古堡和海市的洋房。
这就是两人审美和观念上的差别。
“你和小辞也应该认识蛮久的了,他怎么样?喜欢什么样的房子?”周韵问道。
“他其实不怎么挑的。”岑汐笑笑。
当初领证后的第一个晚上,他们住的那个房间只有两个卧室,但是因着离得近就去了。
“他倒是没他爸那些摆谱儿的毛病。”周韵轻轻一叹,“这孩子就是不太爱说话,交流起来有些难。而且又认死理儿,小时候没少为这个说他。”
去年和周韵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医院,她那时的身份还是同学的母亲,匆匆的来匆匆的走,岑汐甚至都没机会跟她说上几句话。
任是一年前的岑汐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年之后她们就成了婆媳,一起在谢晏辞从小长大的地方,吃着甜品说着谢晏辞小话。
“我觉得这里也挺好的。”岑汐给谢赟找补了一下,“小时候我爸妈带我去故宫游览打卡时,我就看上了里面的银杏,映着古色古香的黄瓦红墙格外好看,没想到现在自家院子里也有了一棵。”
“待会儿太阳小一些的时候,我去给你拍一套。”周韵最喜欢拍照,“等秋天时候你来家里,再给你拍。”
到了下午时候,岑汐跟着周韵去院子里拍了一组照片,刚刚回到房间就有阿姨说要过来做客。
“待会儿要来的阿姨叫李真,是纪瑱的妈妈。”
岑汐回忆了一下:“我记得纪瑱的大哥好像叫纪慎成?”
“你记得没错。”周韵道,“李真家里就他们兄弟俩。”
岑汐直觉,纪瑱的父亲应该很爱他们母亲,所以孩子取名时候都用她的名字加偏旁组合。
李真住得也近,刚发完微信没多久时间就过来了。
周韵介绍人的时候,一如谢晏辞简洁:“这是岑汐。”
她还没有继续深入介绍之,李真就“啊”了一声:“就是上次你说打算认干女儿的那姑娘?”
岑汐也没想到,事情过了这么久还能听人再提起这一节。
没影儿的事周韵都能告诉了李真,也从侧面说明了两人关系很好,一定是真朋友。
“现在是儿媳妇了。”周韵笑眯眯道,“也算女儿了。”
李真惊讶:“小辞的事定下来了?”
“定下来了。”周韵脸上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本来今天应该给你看看我孙女的,刚刚她午睡起来之后,谢赟带她去迟老师家拜访了,说是书法要从小练起来。”
迟老师是圈内有名的国学大师,纪家兄弟和谢晏辞从小都是跟着他学写字的。
“你都有孙女了?”李真说话声音都开始打颤,“孩子多大了?”
“下个月就四岁了。”周韵边说边解锁手机相册,“喏,给你看下。”
李真凑过来认真看起了照片,虽然这小姑娘五官生得有八分像谢晏辞,但是也能一眼辨认出,也一样是岑汐的孩子。
想起自家那两个儿子尚未开窍的,再看看好友家孩子的进度,李真打心底里羡慕:“婚礼的时候跟我说,我和你一起准备。”
周韵道,“这个自然。”
岑汐发现,关于她和谢晏辞的关系,周韵是一点也没想瞒着。
这点倒是跟谢晏辞很像。
昨晚他们一起出门去附近便利店,店老板在这边做了多年,应该也是认识谢晏辞的,站那里聊了好一会儿。
岑汐先买了几个零食结账,后来又回去拿了两袋果干,谢晏辞顺手拿过来结账的功夫,就补上一句:“这是我媳妇。”
谢家老宅距离周韵和谢赟住处不远,第二日一早岑汐和谢晏辞过去之时,管家已经在外面等着迎接。
谢晏辞的爷爷是少见的帅气,年纪大了以后更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韵味,奶奶温暖又慈祥,看轮廓就知道,年轻时候一定是个明艳美人。
奶奶上来拉住她的手道:“你们的事情,我都听你周阿姨说了,这些年辛苦了,也委屈你了。”
爷爷话不多,给了她一个红包后就坐在一旁,静静看着她和奶奶聊天。
谢晏辞引着岑皎皎过来见人。
除了在港城临时有事不能回来的姑姑,家里其他人都来得齐全。
大伯家的堂姐对着谢晏辞打趣:“我觉得我这动作已经够快了,没想到我弟这么能赶,再过两年孩子就上小学了。”
谢大伯和岑汐是工作上交集最多的人,此时正准备发起一个新的项目,招手叫了岑汐来看。
谢大伯这些年赚得最多也最辛苦,但一直处于家庭鄙视链的底端,别说周韵,就算是谢赟,也觉得他说话枯燥乏味,满是数字和理论,不太喜欢和跟这个大哥聊天。